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天地  >  文稿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5-07-21 14:40:53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覃贻花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

习近平同志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显著改善,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关系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由于欠账过多、基础薄弱,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意义更加突显、要求更加紧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

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增强区域整体实力的根本出路。实践证明,区域竞争实力的提升有赖于城乡互动、一体发展。沿海和中部一些地区经济实力强、居民收入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经济共同繁荣。但在大多数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城市资源配置的空间还不够大。实践告诉我们,忽视城乡联系,就“三农”抓“三农”或就城市抓城市,都是行不通的,既影响资源优化配置,又妨碍城乡共同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农村发展缺乏动力、城市发展缺乏基础、区域发展缺乏后劲。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发展空间扩大和资源要素流动,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要素交换不平等,增加了融洽城乡关系、促进工农互动的难度,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这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而且表现在一些长期参与城市建设和服务的农民工,住在城市却不能成为城市居民,服务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生活,因而对城市缺乏归属感,甚至对社会缺乏信任感。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离。城乡之间的矛盾加剧,影响社会和谐。只有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减少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

坚持以工促农、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人类文明进步是城市和农村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过程。农村发展为城市繁荣打下良好基础,城市繁荣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市与农村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都大为改观,但城乡差距并没有显著缩小。特别是在直接影响未来发展的社会投入方面,农村所占比重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农民无法将资源变成资产、将资产变成资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投资,这就制约了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只有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整合农村资源,加大农业投入,才能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必须把握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增长的动力,又是发展的机遇。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符合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很难有大的改善,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在哪里?增加农村投资、拉动农村消费,无疑是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必然选择,将极大激发农村投资潜力,开拓农村市场空间,带动产业升级换代,进而推动我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符合高效配置利用资源的改革导向。着眼于城乡一体的更大空间来高效配置资源、整合资源和利用资源,既是发展的要求,又是改革的导向。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妨碍了城乡资源平等交换和优化配置。这既是城乡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又是深化改革必须突破的一个关键环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已成为突破制约我国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着力点。改革既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动力,又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创造机遇。当前面临的城乡二元结构瓶颈、政策制约和发展难题,都将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逐步破解。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走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投资与消费结构、内外需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经济发展动力结构都需要进行深入调整。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可以为这些方面的结构调整提供更大回旋空间、强大动力支持,而且可以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可以说,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基础支撑,也是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共2条首页上一页12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