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焦点图  

当习近平谈论“新常态”时,他在说什么?

2015-08-12 14:28:53
来源:本站
编辑:徐佳

 

  为什么是“新常态”?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到了“新常态”: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了解中国政治的专家指出,中共领导人讲话中提及的新词汇、新表述,往往包含着重要的政治信息,党的理论家通常称其为“新话”。

  习近平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7月,习近平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重申了上述新常态观点。

  专家认为新常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旧常态”。所谓旧常态,是指一段时期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 续的因素累积,并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以及国际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也是十八大以前长期改革滞后形成的“体制病”和宏观失衡“综合症”。

  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使中国经济发展的旧有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领导人将这种挑战形容为“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

  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引人注目,包括对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强调;提出调控合理区间,将今年经济增长目 标下调至“7.5%左右”等。同时,以去年秋天公布的全面深化改革一揽子计划为标志,强力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改革。

  提出新常态,以及对宏观政策要稳、要有定力的强调,表明中国领导人对形势有科学而清晰的判断,这有利于“稳”住宏观政策,避免了经济稍有动静就动辄大手刺激的做法。

 

  “新常态”未来还要看改革力度

  习近平强调,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深化改革就是要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致力于构建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改革就是要创新拓宽道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习近平在演讲中坚定地表态。

  他强调,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习主席对经济新常态的表态中还提到企业家精神,以往都是学者在提倡要发挥企业家精神,以前一些领域出现了不尊重产权、国进民退的现象,其实这就是违 背了企业家精神,这次国家领导人提出企业家精神,相比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更加前进了一步,表明未来改革要更多地发挥微观主体的作用,尤其是人才—企业家 在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观察家认为,习近平的“新常态论”可能有远超出经济的更全面深刻的意涵。

  知名的理论家施芝鸿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战略,以及党要管 党、从严治党等方面,中国领导人已经营造了“十个新常态”。

共2条首页上一页12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