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
践行“三严三实”,整改问题不手软
6月26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早上9点,一群戴着小红帽、穿着防护服的“养路工”出现在省道106德阳到什邡段:查找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隔离带清扫除障……
这群“养路工”由德阳市公路局局长王汉勇和局机关40多名党员组成。一天下来,王汉勇真实体验了养路工人的酸甜苦辣,“感觉和他们心贴得更近”。
换位体验“走基层”,转变机关党员干部的作风,德阳市在已进行的“换位体验”活动中,发现问题或不足之处1874条,制定整改措施1346条,现场解决问题451件。
走基层,转作风,“实”字当头,从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切入。
省政管办审批制度改革处副处长吴梅在“走基层”中,常听到群众抱怨“办事难、程序繁”,“甚至有时在我省同样一项行政权力,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实施标准都不一样。”
3月起,我省开始清理优化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事项,经过4个月集中攻坚,6月30日,省政务服务管理办、省编办、省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发布了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仅保留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281项、市(州)级230项、县(市、区)级182项。
“行政许可事项数量的减少,体现了依法治川的力度和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林高度评价。
在“走基层”中坚定“崇严尚实”信念,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全省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省林业厅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主动查找“不严不实”问题45个,立说立行整改问题30个;宜宾市结合“走基层”活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回头看”,深入推进巡视整改、承诺事项兑现,市县领导班子整改兑现率达95%;南充在“走基层”活动中持续抓好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集中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等6项专项整治,发现整改问题2000余个;阿坝州扎实推进“强乡兴村”战略和“藏羌城乡党旗红提升工程”,集中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254个,基层党组织后进村转化提升率达95%……
内生力
聚焦民生民情,惠民之策落地生根
7月15日晚8点,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石燕子村村委会大院里,长达50米的“基层夜话亭”围满了村民。这一天,杨军例行参会,还未落座,村民已先发声。
“杨区长,我们的天然气安装进行到哪一步了,啥时能用上?”“现在不停水了,可水质不好,有没有办法解决一下?”
村民问得“陡”,杨军答得流畅,“自来水问题已安排金山镇和牛华镇的水厂在协调”“天然气输气管道正在按进度铺设,预计明年就通”。
现场不能解答的问题,杨军认真记下来,另行答复村民。
“走基层”,就是要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群众白天忙种地上班,干部“朝九晚六”,消除干群的“时间差”,乐山组织党员干部将“基层夜话”坝坝会开到村居院落、车间班组。截至目前,127名市、县领导参加“基层夜话”150场次,收集意见建议400余条,现场处理问题200余个。“修路、挖塘、建提灌站……领导干部下村来,村里变化一个接一个。”金山镇金家滩村村支书涂大华扳起手指算细账。
破产改制企业职工聚居区环境脏、治安差,居民“上完夜班不敢一个人回家”。攀枝花市西区探索创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配合周边环境整治和改造,实现辖区治安犯案率同比下降18.5%,帮助低收入居民就业85人。“小区环境越来越好,我40多岁了还实现了再就业。”企业改制下岗后当上物业管理员的居民张宇琼笑得合不拢嘴。
为让更多群众走出贫困,巴中要求驻村工作组组长每月脱产驻村13天、队员22天,不脱贫不脱钩;广元每年拿出4%绩效分值考核部门扶贫驻村工作;广安8306名党员干部与8288户贫困户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全覆盖,实现“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管”转变。
上半年,全省各级机关4万余名党员干部已实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全覆盖,各地各单位将群众需求与自身职能对接,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420多万对,解决民生难题33万多件。
“‘走基层’不仅是单向送温暖,群众也温暖、改变着我,我与他们的心越贴越紧。”自贡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委书记唐光权回顾“走基层”经历时说。(林凌 本报记者 徐虹 熊润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