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焦点图  

四川农村危房改造开启“精准模式” 2020年完成54万户

2015-09-01 14:05:4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徐佳


资金补助更精准

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档次的分类补助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根据相关规定,农村危房改造以农户自筹资金为主,中央补助资金、省市县财政配套资金为辅。中央补助资金户均0.75万元—0.85万元。对于缺乏自筹资金能力的农村贫困户而言,如何补足资金缺口?

答案,在于精准扶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贫困程度、不同改造方式的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近年来我省专门制定了分类补助标准。其中按照现行标准,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等特困农户的农村危房改造最高可享受1.6万元/户的补助标准,有效缓解了特困群众自筹资金压力。

各地亦不断探索契合当地居民的模式。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广元市昭化区道角村村民任选荣家的墙壁裂开胳膊宽的口子,前几年一直没修。这两年,他拆了旧屋,盖起小洋楼,“政府给1万元,还低息贷款5万元,这么好的政策为啥不用?”任选荣直言。

结合当地农户的需求和收入,广元市昭化区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直补农户,改造土坯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约5000万元,用于绿化、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出台利息低40%的优惠政策,加大放贷额度。一年间,昭化区财政投入约1.5亿元,撬动全区农户投入9.6亿元,用于土坯房改造。

泸州市财政补贴贫困户危房改造,按每户1.2万元计算;巴中市对农户申请危房改造贷款进行贴息……自2009年我省启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我省已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逾113万户,极大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质量保障更精准

省市县分级培训,全省每年培训建筑工匠约2万名

全省有超过4000个乡镇,但设有建设管理机构的乡镇只有不到1500个。这引出一个问题——我省农村危房改造量大、面广,但相关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在没有农房建设管理强制性法律法规的背景下,该如何确保改造质量安全?“硅酸盐水泥的储存时间为几个月”、“对每个工作班,砌筑砖墙的高度不宜超过多少米”……在巴中市平昌县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考试卷上,考查的全是操作中的具体规范。“目标很明确,就是补足一线工匠的知识和技术漏洞。”住建局村镇股股长雍开芬介绍。

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管理培训,是保障农村危房改造质量的重要手段。我省按省市县分级培训原则,各地每年组织培训建筑工匠约2万名和镇(乡)村管理干部1000余名。

同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了“城乡住房一体化管理课题”研究,制定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政策措施,以创新机制破解农房建设监管缺失难题——试点将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政府监管范围,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和《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向建房农户免费发放农房建设图集、导则等,宣传、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建房意识和理念。

共2条首页上一页12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