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新疆各民族共享发展进步成果。
合则俱荣,分则俱损。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团结是福,分裂是祸。中华民族大家庭,什么时候团结和睦,什么时候就国运昌隆、人民幸福;什么时候分崩离析,什么时候就受人欺凌、民不聊生。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的重要步伐。
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发展。
在皮山,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和相距800公里外的兵团女职工尤良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朴实的尤良英说:我们是一家人,他富了,我就高兴。
在泽普,好支书刘国忠带领党员群众艰苦创业,使科克墩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300元增加到7000元。
在达西村,各族村民“有馕掰开一块吃”,一起艰苦奋斗,一起创业致富,用血、用汗、用泪在亘古荒凉的盐碱地上,建起全疆知名的富裕村、红旗村。
吴登云、阿尼帕·阿力马洪、居马泰·俄白克、阿里木江·哈力克、庄仕华……与这些名字有关的一个个民族团结故事感动了山河,温暖了岁月,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
“篝火能将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吓跑”,这句维吾尔族谚语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近年来,面对暴力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和宗教极端势力散布的歪理邪说,各族干部群众挺身而出开展斗争;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爱国宗教人士、知名专家学者、大中学生纷纷发出了“共同向宗教极端思想说不,共同向暴力恐怖分子出拳”的疾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出团结、和谐的硕果。人人珍惜民族团结,全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动景象随处可见;唇齿相依、水乳交融、谁也离不开谁的和谐民族关系成为新疆大地最美的风景线。
——“感恩于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新疆的关心支持,愈加坚定了新疆各族儿女为建设美好新疆而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封闭落后,到“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崭新气象,再到今天走上谱写中国梦新疆篇章的奋进之路,新疆用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诠释着祖国大家庭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盛景。
国庆节前夕,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若羌县,枣农用红枣摆出心形图案和“60年”字样,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新疆的感恩和祝福之情。
“新疆的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81岁的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凭借具有浓郁新疆风情的小说《这边风景》摘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桂冠。他说:“我永远感恩新疆。”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的这5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新疆经济社会从未如现在这般充满朝气和活力。
自治区连续6年开展“民生建设年”,安居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等惠及百万群众;让1600多名内地流浪儿童温暖“回家”,送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到内地做手术;南疆四地州基本实现14年免费教育;开展“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助力2.3万名毕业生实现就业梦想……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落地开花,边疆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真情厚爱。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强政治保证;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新疆各族儿女的共同福祉。
爱国奋斗铸就可贵品格,团结感恩呈现最美风尚。有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新疆的关心支持,新疆各族儿女为建设伟大祖国的美好新疆而不懈努力的信心更加坚定,步伐更加稳健。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