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焦点图  

四川1.5万个乡村“第一书记”全部到任(组图)

2015-10-13 13:55:5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覃贻花


10月12日,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破马村驻村“第一书记”曾俊丽,带领本村10余名核桃种植大户到双桥乡牌坊村考察自繁优质核桃品种“惠耀1号”。廖奇琪 摄

地点: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马蹄滩村

“第一书记”罗军:

从药百合起步激发“内生力”

波光粼粼的柏林湖让罗军回马蹄滩村的路异常折腾,骑行2小时后,他终于推着自己那辆浑身作响的摩托车来到渡口等候——这是行人入村的唯一方式。10月4日,国庆长假刚过去一半,这位新任命的昭化区柏林沟镇马蹄滩村“第一书记”已经等不及了,他想早一点回到村里,村里的第一份产业——药百合的种植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

如何让这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贫困村摘帽脱贫?出身广元市昭化区林业园林局产业办的罗军,上任后想到最多的是激发“内生力”——产业脱贫才是唯一道路。

罗军的第一招是开眼界。在马蹄滩村204户居民中,绝对贫困户超过1/4。自然条件不好,发展缺乏思路,很多贫困户还停留在“等、靠、要”阶段。“看人家怎么主动发展,才能触动我们的村民。”罗军选取和本村有着相同或相似自然条件的乡镇,派村里42家贫困户代表前去学习取经。

射箭乡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梅树乡的核桃高标准栽种、香溪乡的人工矮化药百合种植……“罗书记,我想种药百合。”参观归来,在第二天的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贫困户王友信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虽然马蹄滩村和香溪乡地理条件相似,但真的适合发展药百合种植吗?”面对村民们的空前热情,这时,罗军慎重地抛出了第二招:“村民有发展意愿是好事,但发展不能盲目,我们得帮着把关。”

利用原来在产业办工作的资源,罗军请专业人士对土地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可行”。但对于从未接触过药百合的村民来说,种植技术上哪学、产品往哪销?罗军和大家商量决定,以优惠政策引进业主,以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按照罗军的设想,合作社可以消化全村近一半劳动力,如果村民在合作社务工,每天可收入50—60元,通过务工学习完技术,还可以自己在非流转土地上种一些,合作社同样回收。

“罗书记,我想种但手头没那么多现钱怎么办?”村民邓明贵找到罗军。根据核算,村民每亩需投入3000元,怎么让更多人在参与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罗军跟业主徐继贵磨破了嘴皮,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只需每亩先期预付1500元,剩下的一半等产品销售后从货款中结付。

“土地已经平整出来,国庆节后技术人员就会来指导种植。”10月4日当天,刚回到村里的罗军又开始逐户了解大家的准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