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适应新常态 实现新作为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5-11-02 14:38:04
来源:求是
编辑:覃贻花

    三、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

    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是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必然要求。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这“三个不会变”,彰显出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坚定决心,其本身也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

    继续推动外资在参与中国经济建设中实现共赢。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是外资积极参与、彼此受益的过程。吸收外资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宝贵的管理经验、众多的国际化人才。数十万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了中国纳税总额约20%、进出口总额约46%和直接就业约14%。与此同时,外资也分享到中国快速发展的红利,不少在华外资企业成为母公司全球业务的增长亮点和利润中心。2015年中国美国商会白皮书显示,有超过70%的在华美资企业表示“盈利”甚至“利润很可观”。实践证明,外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拥有世界上最富潜力、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欢迎各国企业在参与中国发展进程中实现共赢。

    着力发挥外资对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作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在这一进程中,外资参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在技术引进、研发合作、服务业发展、商业模式创新、人才交流等各个领域,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发挥外资企业的优势,鼓励外资以各种方式参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开放战略实施,获得更多合作机会,也为中国经济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不断营造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高水平的外资更看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这对中国完善投资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5年3月,中国发布的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削减了一半以上限制外商投资的条目。中国自贸试验区试点从上海扩大到天津、广东、福建3个省市,并发布了统一的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国充分利用CEPA(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在广东省对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率先推动六大重点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在反垄断执法、创新政策、外资安全审查等方面,中国也在不断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借鉴各国成熟经验,推动相关措施更加完善。

    四、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本质要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台的首份对外开放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对外开放的各项改革举措进行了全面、综合、系统部署,从十个方面明确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任务。结合商务工作,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意见》指出,改革外商投资审批和产业指导的管理方式,向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转变。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重点做好复制、推广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投资便利化进程。以修订外资“三法”、制定外资基础性法律为依托,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和稳定的市场环境。继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和外国投资安全审查机制,提升外商投资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继续发挥开发区的开放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使之成为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和推进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建立促进走出去战略的新体制。《意见》指出,实施走出去国家战略,加强统筹谋划和指导。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编制实施好《对外投资合作“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境外投资法规,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的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产业指引和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保障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引导企业推进属地化经营,促进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常态化、制度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不良信用记录收集和发布机制,健全走出去信息服务系统。

    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意见》指出,保持外贸传统优势,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着力破解制约外贸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我们将继续把推进贸易便利化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强化大通关协作机制,整合和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将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作为核心工作,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顺应全球价值链分工新趋势,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提升服务贸易战略地位,着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促进服务外包升级,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强化中央、地方、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四体联动的贸易摩擦综合应对机制,更好地维护国内产业、企业合法权益。

    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意见》指出,要推动形成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新格局,以区域开放的提质增效带动经济的协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托上海等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支持内陆沿边地区创新加工贸易发展模式,深化产业转移合作,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支持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力争建成若干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全面提升内陆沿边开放水平。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国内外市场、产业、项目有效对接,聚集商流、物流和人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意见》指出,巩固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落实世贸组织“巴厘一揽子协定”,争取尽早完成多哈回合谈判,务实推进WTO框架下的信息技术协定、政府采购协定和环境产品谈判。落实好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成果,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动RCEP、中日韩等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协同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完善全球投资规则作出贡献。强化中非、中阿、中拉等合作机制,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依托联合国、G20、APEC、金砖国家会议等国际平台,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探索完善国际经贸谈判机制,提高对外谈判力度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对外开放的安全工作,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坚持维护我国核心利益。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切实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统筹运用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贸易救济、出口管制、产业安全预警等手段,逐步建立系统完备、科学高效的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加强与开放相关的各个领域人才队伍和战略智库建设,做好智力资源储备,更好地服务于决策需要。

    新起点,新征程。当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各项工作部署,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作者: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共2条首页上一页12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