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天地  >  文稿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5-11-11 13:54:2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覃贻花

二、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

《建议》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崭新概括,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在中国的最新探索,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使我们党对创新的认识、发展的认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现代社会的发展,始终面临着需求无限性和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持续增加要素有效供给并形成高效组合,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一直都是各国长期努力的方向。在传统的发展方式下,土地包括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而创新驱动的基本特征是,全社会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式。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中,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创新上升到了第一位。创新不仅能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还能够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特别是通过技术、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形成新组合,实现从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主导发展转为创新驱动发展,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自然资源会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却会越用越多。世界上拥有资源禀赋差不多的国家,由于创新能力的不同,综合国力截然不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大、人均自然资源少的国家,创新对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第一动力”的作用,才能创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

(一)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坚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政策制定、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中,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先考虑。构建有利于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要加大科技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扩大创新创业投资规模。

(二)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我们讲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制度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是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类创新活动不竭的精神动力。要通过创新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促进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持续发展和全面融合,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

(三)必须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培育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自信,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机会和空间,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