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个全面”是有机统一的战略布局
这个问题我们就是要把“四个全面”它的体系、它的系统、它的关系给大家介绍一下。“四个全面”强调的是全面性、系统性,为什么要强调全面性、系统性呢?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性更加紧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执政党各项建设的关联性也更加密切。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矛盾问题的耦合性更加明显,所以总体来说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总体性更加增强。在这样一个发展的趋势面前,我们就要求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系统工程、系统实践,这是一个普遍趋势,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求全面性,全面,就能有效的防止决策失误、推进失衡、举措失矩;全面,就能够有力保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整体提升。所以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我们可以看到“四个全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构成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总体系统。我们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
(一)“四个全面”凸显四个重点体系
首先我们讲“四个全面”它是由四个面构成,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它构成一个小系统,这个小系统就是一个全面性的体系,因为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战略重点,同时又是一个全面的体系。首先我们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小康,同时它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与人的幸福指数共同提高的全面小康。它还是我们依靠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坚强力量保证的全面小康,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全面小康是不完全的,全面小康也是不可能建成的。还有我们的全面小康是海内外华人、两岸同胞、祖国内地和港澳同胞共圆中国梦的全面小康,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港澳台同胞共同来推进我们全面小康建设,我们走和平发展发展道路与世界其他国家走合作共赢发展道路的全面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可以看,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的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从严管理,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所以,以上我们可以通过看“四个全面”每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要系统把握每一个“全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和丰富内涵。
(二)“四个全面”构成一个战略布局
刚才我们讲每一个全面是一个系统,现在我们看“四个全面”整体又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四个全面”围绕一个战略目标,构建三大战略举措,形成了一个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目标牵引、方向导航,它是可望又可及、可知又可行这样一个战略目标。那么围绕保证如期实现这一个战略目标,我们党推出动力机制、法治保障、领导力量三大战略举措,构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系统。
我们看改革、法治和党建是怎么样支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我们知道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保证,是战略目标与发展动力的统一。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法治国在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所以可以看到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证,是战略目标与治理方式的统一。我们前面讲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那么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建设是关键所在,只有从严管党治党,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怎么样,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我们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所以我们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领导保证,是战略目标与组织力量的统一。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是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有机统一的战略布局。
(三)“四个全面”贯穿一个系统主题
贯通整个“四个全面”我们用什么把它统一起来呢?我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同样这个主题也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题。“四个全面”用它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赋予这一主题的鲜明特色,这就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从每一个“全面”到“四个全面”的整体,都生动和深刻地显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系统主题。
我们可以看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动力、社会运行、社会主体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样本,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四个全面”战略筹划,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它用新的视野、新的方略、新的布局,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途径,丰富了行动指南,巩固了制度保障,可以说“四个全面”它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时代潮流中“到中流击水”的中国形象。
“四个全面”战略推进,我们可以看无论是全面小康,还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几个方面,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既是关键也是瓶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只有像长征那样,勇闯激流险滩,这样的话我们才能达到彼岸,我们只有像长征那样敢于斩关夺隘,我们才能有光明前景,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四个全面”它表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征程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中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