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厅、局长谈(排名不分先后)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彭琳表示,“十三五”将打一场交通大会战,规划投资5000亿元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8000公里,在建和通车里程达到1万公里。到今年年底,我省高速公路进出川通道有17条,到2017年将达20条,到2020年达24条。同时,着力补齐农村公路短板,2400余亿元投向88个贫困县,到2020年三州州府全部通高速,确保脱贫不因交通而掉队。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认为:只有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才能蓄积新的增长动能,工业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增长。工业目前在全省经济中占比超过50%,经济强省、经济结构优化,工业的从大到强、产业结构优化首当其冲。
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认为:四川加速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事实上是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的主动作为和担当,而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最基本指标。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认为:当前我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8个百分点左右,而我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在30%左右,同样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每年将有1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每一个农村人口的转移,都将在住房、消费、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认说:“建设经济强省,实际是回应普通百姓的诉求和期盼,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提高幸福指数。”
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认为:旅游产业是富民产业,对于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在消费者对旅游产品需求日渐旺盛的背景下,旅游业有望在推动我省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省统计局局长陈炜认为:经济结构的优化不仅能带来更为强劲的增长动力,更是经济强省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期间,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8.7%,比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4:50.5:35.1调整为2014年的12.4:48.9:38.7。“新常态下,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十三五’我省的服务业将在城镇化潜力不断释放等因素的推动下,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
省政府金融办主任王川红认为:伴随着城商行、农信社等改革加速,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在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初具规模,能在“十三五”期间发挥好对创新和改革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