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天地  >  文稿  

习总书记为何再次强调“改革促进派”?

2015-07-10 14:09:33
来源:宣讲家网
编辑:覃贻花

把“促进改革”作为选人用人的一项重要标准

一、只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才能调动干部为民造福、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党的各项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明确干部选拔的标准尤为重要。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二、要鼓励“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作风,把那些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驾驭复杂多变的改革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攻坚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的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锐意改革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把推进改革考评情况作为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

一是要体现在干部考评体系和方法手段方面。要提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把改革创新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考核对象在推进改革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为选人用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是要坚决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和吏治腐败。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切实把党规党纪的有关要求和规定落到实处。要把强调用人导向和防范打击用人腐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选人用人监督,把选任干部权力置于阳光下运行;要严格按照程序和制度规定选人,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要让人民真真切切看到,“官”是要“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干部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才能使自己的仕途坦荡,才能让自己的“位子”坐得稳、坐得住、坐得久。

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吸纳更多“改革促进派”加入?

第一,要扩大公共职位的招聘范围。扩大公共职位招聘范围意味着,一方面,公共职位要向全社会开放;另一方面,用来招聘的公共职位在级别范围和层级方面也要尽可能扩大。改革促进派具有新锐的思想、活跃的思维,公共职位招聘范围的扩大,应该尽可能包容这一群体的显著特点。

第二,要增加公共职位的竞争性。要让新鲜血液融入既有体制,特别要将德才兼备的后起之秀推上决策和执行的岗位,就要通过合理的竞争机制来实现。要实行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并将考任制、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用人制度,分门别类地运用到不同的职位和群体中,在制度层面上提高选人用人的规范性和竞争性。

第三,要推广干部培养的梯队建设制度。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重要制度——“第三梯队”,如今这一群体都成为国家治理的精兵强将。在改革成为时代趋势的今天,诸如“第三梯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也应该建立和推广起来。这样会给年轻的改革派干部提供一种长远预期的机会和信心,使他们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能够提高选择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自觉性,增强他们天下为公的情怀和长远规划的能力。

第四,从长远来看,要寻求建立干部的退出机制。没有退出机制,官员的福利和特权不仅会成为国家运行的包袱和障碍,而且会严重阻滞新生力量及时进入和升级。一个理想的体制,应该让干部岗位有进有出,能上能下,让干部在退出之后仍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这艘时代巨轮之上,每个领导干部都是站在排头的号子手、奋楫者,想改革、敢改革,更要会改革,要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厘清思想,拿出行动,以实为要,以实为基,以实为守,敢于“断腕割肉”,善于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明确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定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一步一个脚印,环环相扣、步步紧跟,持续发力,毫不懈怠,干一件事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取信于民,以真真切切的改革红利回馈人民。

共2条首页上一页12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