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面向社会征集了相关理论阐释文章。征文以来,社会各界踊跃投稿,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党员干部等,紧扣主题、结合实际谈认识、悟思路、谋举措。现将征集的部分作品陆续摘编,供参考。
坚决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繁荣发展卫生健康文化
努力为现代化健康四川建设凝心铸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思想成果,鲜明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省委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坚决扛起行业文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聚焦筑牢现代化四川建设健康之基,以党建为引领,以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为中心,以全系统用心服务人民健康、全社会共同维护人民健康、广大群众科学追求健康为主线,以提升卫生健康文化的供给力、传播力和引导力为重点,以建强卫生健康文化组织领导、活动内容、立体传播、舆论引导“四大体系”为抓手,繁荣发展具有行业鲜明属性、体现巴蜀特色、赓续中华文脉的卫生健康文化,为现代化健康四川建设凝心铸魂。
一、紧紧围绕坚定“主心骨”,建强行业文化组织领导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七个着力”重要指示,首条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卫生健康领域直接服务群众,点多线长面广,必须把建强行业文化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摆到首要位置,压实建设之责、把准发展之向、探索创新之径,牢牢把握行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一是压实党管文化建设之责。坚持把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作为行业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责任压紧压实,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党组(党委)健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履行好行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揽把关之责;各级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充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职能,履行好推动行业党建工作全覆盖之责;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行业学会、协会党组织完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网络,履行好党建与业务齐管齐抓之责,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在卫健系统全面落地落实。二是把准行业文化发展之向。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和树牢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始终把服务人民健康作为行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行业文化建设实践,着力发展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与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衔接、与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相配套的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对内凝聚起全省90余万医务工作者用心用情服务人民健康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外积极营造全民追求健康、全社会维护健康的良好文化氛围。三是探索行业文化创新之径。深入研究行业文化建设规律和指导规律,把创新发展的重点放到提升卫生健康文化的供给力、传播力和引导力上,研究推出具有行业特色的健康文化系列产品,积极探索与信息网络时代相适应的健康文化传播方式,尤其是把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党的卫生健康方针政策、健康中国战略、健康四川建设成就和大卫生、大健康、大人口治理理念等有效融入卫生健康文化之中,整体提升线上线下、行业内外健康文化传播效果,为新时代卫生健康强省建设提供有利文化条件。
二、紧紧围绕汇聚“正能量”,建强行业文化活动内容体系
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今年以来,省卫健委党组以廉洁文化宣传、医学人文传播、健康大讲堂巡讲、卫生健康诗书画院建设、党群文化阵地建设、卫生健康党史馆建设、卫生健康党校建设“七大活动”为载体,在全系统深入开展行业文化建设行动,凝聚了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下一步,全系统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行业发展的各方面,既面向全行业涵养医者仁心、纯正医者本质,又面向广大群众倡导健康理念、厚植健康基因,也面向社会各领域宣传健康战略、强化维护健康意识,引导全系统用心服务人民健康、全社会共同维护人民健康、广大群众科学追求健康。一是筑牢全系统服务人民健康的精神内核。加强全省医院党建工作,实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培育三年行动,开展“党建工作示范医院”“标杆党支部”培育评选活动,推进省、市、县三级行业党委(党工委)规范运行。开展“廉润初心建功新时代 勇担使命共筑健康梦”廉洁文化宣传,推动廉洁文化进机关、进医院、进基层医疗机构,助推医德医风和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深化医学人文传播活动,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白求恩精神、红医精神等卫生健康精神谱系。抓好“党史七进”省级示范点建设,打造以委党史馆为重点的机关党群活动阵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以“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宣传和“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推荐为抓手,挖掘和选树一大批“几十年只收1元钱挂号费的四川名老中医陈怀炯”“群众最放心的高原好门巴谭晓琴”“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蒋艳”式的行业重大先进典型,以榜样引领行业文化建设。发挥行业文化艺术联合会牵头作用,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卫生健康文化作品创作,用诗、书、画等多种形式展现行业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深化统战群团工作,丰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活动,开展“卫生健康金点子”征集评选,抓实团员青年“4+1”学习和“青年文明号”创建,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厚植全社会维护人民健康的价值理念。持续讲好全川人民三年抗疫斗争故事,不断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以“健康示范县”创建、“成渝健康圈”建设、民族地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委市共建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等为载体,结合卫生健康节日纪念日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强省建设实践,推动社会各领域“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凝聚全社会“大卫生、大健康”认识与行动。深化拓展“健康大课堂”巡讲展播活动,解读健康道路、宣介健康方针、透析健康政策、诠释生命哲学、弘扬人文关怀,引导全社会自觉关心和维护人民健康。三是引领广大群众追求健康的时代风尚。实施“卫生城镇创建十城百县千镇万村”行动,借助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把健康战略、卫生法律法规和新冠疫情防控中倡导的饮食风尚、社交风尚、健康习惯等有机融入到爱国卫生运动实践,为推动“预防为主”方针落地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发挥四川“中医之乡”独特优势,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和科普,不断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为载体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深入普及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引导广大群众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断增强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紧紧围绕扩大“最强音”,建强行业文化立体传播体系
加强传播体系建设、提升传播能力是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卫生健康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积极适应信息时代传播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传播理念,改进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行业内外联动的传播体系,促进健康文化融入公共空间,推动健康文化全域覆盖、全员覆盖。一是构建全系统健康文化传播矩阵。加快推进省级卫生健康融媒体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以“健康四川”官微、官网为主体,以微博号、视频号、强国号、抖音号、快手号、人民号、今日头条号等为补充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建立全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微信影响力和全省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健康传播指数“三大排行榜制度”,调动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和7万余个医疗卫生机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健康文化传播新格局。管好用好《西部医学》《中国卫生管理》《四川医学》等10家委管期刊,办好《四川卫生健康信息》《四川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学习思考实践》等内部刊物,搭建行业思想交流、学术交流、工作交流的权威平台。二是借助各类平台提升健康文化影响力。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作用,与中央级和省级主流媒体深化战略合作,借助各类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等传播健康文化、讲好健康故事,让主流健康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善于运用自媒体的集群效应,强化“人人都是健康宣传员”理念,把公众号“用起来”,让朋友圈“转起来”,推动网红大咖“动起来”,切实让权威科学的健康声音“铺天盖地”,不断厚植网络健康文化基因。深化拓展大众传播的覆盖范围,利用好“村村响”乡村大喇叭、“村村演”坝坝电影和城市地标大屏、户外广告大屏、数字电视开机屏等传播平台,让健康文化覆盖城乡、走进千家万户。三是创新健康文化传播社宣品牌。打造“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品牌,在全省分层级组建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团队、小分队“四级”队伍10000名,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志愿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医疗服务“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汇聚时代暖流,弘扬文明风尚。打造“千名医师进家医”品牌,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传播健康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一对一做好家庭健康指导与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文化宣传,推动健康文化进小区、进家庭。打造“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识上高原品牌,坚持每年深入革命老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文化,把健康文化福祉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造“健康中国川渝号”系列健康列车品牌,让卫生健康服务和健康文化服务延伸到川渝铁路沿线、惠及川渝两地广大群众。
四、紧紧围绕奏响“新乐章”,建强行业新闻舆论引导体系
掌握舆论主动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本质要求。围绕提高行业新闻舆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多法并举、多管齐下,加强正面宣传和网络舆论引导,扩大主流量,奏响主旋律,抢占主阵地,谱写健康传播的新乐章。一是抓好重大权威信息发布扩大主流量。建立行业“新闻发布、媒体座谈、专家访谈”三位一体信息发布体系,主动宣传党的卫生健康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心关爱,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报道健康四川建设的重大成效。凡重大政策出台、重大工作推进、重大活动开展、重大健康民生实事落实,及时发布官方权威信息,把官方的声音放到最大,把权威的流量聚到最大。围绕卫生健康“十大工程”“十大行动”、医学“高峰高原高地”建设、“两个紧密型”建设、公立医院“国考”“省考”、“三医”联动改革、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下沉、群众就医体验改善、“一老一小”服务优化等重大主题,策划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重头报道,持续不断引导网络话题,持续不断释放正能量。二是讲好现代化健康四川建设故事奏响主旋律。坚持把讲故事作为传播的最佳方式,精心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通过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小变化呈现大主题、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聚焦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把卫生健康政策、精神、价值融入其中,把党和政府的健康关爱融入其中,把群众的健康幸福感获得感融入其中,突出讲好“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健康产业体系建设”“健康四川建设成就”“行业重大先进典型”“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和谐医患关系”“四川援外医疗”等时代故事,展现行业发展的万千气象,让群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凝聚推进健康事业发展的最大合力。三是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抢占主阵地。建立专业机构监测、官微官网留言梳理、各类媒体收集、政务服务热线反馈“四位一体”的网络民情办理机制,认真倾听网民声音,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及时回应,解疑释惑,澄清不实传言和谣言。以“四川省互联网总医院”建设为契机,借助信息网络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建好新时代网络智慧医疗文化阵地。稳妥处置网上涉医意识形态问题,防止错误思想从医疗机构打开缺口、从专家学者找到突破,筑牢网上风险“防护网”。
(作者:徐斌,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