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面向社会征集了相关理论阐释文章。征文以来,社会各界踊跃投稿,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党员干部等,紧扣主题、结合实际谈认识、悟思路、谋举措。现将征集的部分作品陆续摘编,供参考。
常补精神之“钙” 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争做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排头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把好“总开关”。信仰坚定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政治素养,是我们赶考之路上的“灯塔”,是我们立身做人、行稳致远的“总开关”。只有常补精神之“钙”,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史记》有云:“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人一旦欲望无极限,名欲、利欲、情色欲、长寿欲等包袱太重,就会跌进欲壑的深渊。不少落马官员的畸形人生,反复印证着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丧失理想信念往往是蜕化变质和滑向腐败的开端。纪检监察干部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容易屈服于金钱、美色,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对于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来说,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拧紧“安全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赢得了人民群众高度支持和衷心拥护。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专责机关,处于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关键位置,担负着“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寄予厚望。纪检监察干部如果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自身“安全”出了问题,必然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公信力,也会毁掉党中央精心设计的自我监督体制。
“手电筒”不能只照别人,更要照自己。执行纪律的人首先要带头遵守纪律,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自觉接受监督。纪检监察干部只有时刻拧紧“安全阀”,严格约束自己,积极主动“查毒”“杀毒”“清毒”,才能坚守责任担当,不辱使命。
筑牢“防洪堤”。“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破法”无不始于“破纪”,纪律和规矩立不起来、严不起来,心无所畏、言无所戒、行无所止,就会走向破法甚至犯罪的不归路。纪检监察干部战斗在反腐败斗争一线,手中掌握执纪执法权,社会广泛关注,被“围猎”、遭报复风险较大,稍不注意“防洪堤”就可能受到“鼠咬虫蛀”,就可能出现“跑、冒、滴、漏”或“垮塌”等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自我革命精神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以扎实的思想作风引领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着力培养一支能打硬仗、大仗、胜仗的铁军。
吹响“冲锋号”。改进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党的二十大指出,各级党委和纪委要有清醒认识,坚持不停步、再出发,要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具体讲,就是要抓具体、具体抓,从一个一个具体事情抓起,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就是要有那么一股劲,“咬住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持续弘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文化内核,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始终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立场,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作者:郝建进,资阳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人大纪检监察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