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征文广场 | 护佑江河清水向东流,当尽司法之责

2024-04-09 10:33:30
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
编辑:张琳

编者按:为进一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团结凝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主题,面向社会开展了理论阐释文章的征集。征文以来,社会各界踊跃投稿,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子、党员干部等,紧扣主题、结合实际谈体会、谋发展。现将征集的部分作品陆续刊发,供大家参考。

护佑江河清水向东流,当尽司法之责

长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2023年7月25日至29日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作出四川应当“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的重要指示,精准定位了四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地位。面对“国之大者”,四川法院应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要求,遵循以水为核心的流域生态特征,完善控源头、管过程、惩损害、究责任、重修复的损害救济制度,公正高效审理各类涉水环境资源案件,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护佑江河清水向东流倾尽司法担当。

护佑江河清水向东流,要构建以水生态为核心的流域司法保护体系。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战略水源地,“一江清水向东流”寄寓了总书记的江河情怀,也赋予了四川新时代历史重任。作为全国唯一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份,四川省内长江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6%,土地面积占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的23.6%,省内96.6%的水系汇于长江,地表水资源占长江水系径流的1/3。省内黄河流域面积虽只占流域总面积的2.4%,但出川断面年径流量占黄河全流域年径流量的26%,枯水期占比达到34.8%。四川法院应牢记总书记嘱托,能动运用刑事、行政、民事法律工具,以司法之力切实维护长江黄河水生态安全。通过依法审理水污染防治案件,加大陆源排污者责任追究力度、航运污染治理力度、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推动长江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控治理。通过依法审理水生态保护案件,加大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繁衍场所保护力度,注重合理分配流域生态流量干预力度,保障和修复水域生态功能。通过依法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案件,稳妥处置水资源使用权纠纷,统筹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护佑江河清水向东流,要提升以水环境为纽带的流域要素一体化司法保护水平。长江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浑然一体,以水为纽带形成的生态环境要素丰富,自然资源禀赋多样性、差异性、互补性明显。四川法院应遵循流域的统一性、要素的复合性,结合流域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资源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流域范围内多元生态环境要素,提升流域全要素一体化司法保护水平。在打击大气污染环境犯罪时,并重行政和检察公益诉讼源头预防作用,努力把环境污染消灭在源头,推动四川盆地、川南地区区域性雾霾、酸雨态势扭转,促进流域城市和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在审理土壤污染案件时,准确界定土壤污染责任主体,积极探索多元责任承担方式,科学确定污染治理、修复和再利用方案。在审理涉长江上游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案件时,准确把握林业资源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功能定位、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依法打击盗伐、滥伐林木的犯罪行为,妥善处置林业资源确权、承包和流转纠纷。通过案件审理,抓末端,治已病,通过诉源治理,抓前端,治未病,不断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生态保护法治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进程。

护佑江河清水向东流,要强化以监管红线为核心的重点区域司法治理能力。四川境内长江黄河流域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众多。四川法院应严格遵循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 通过司法办案持续助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让天愈蓝、水愈碧、土愈净。以依法审理涉若尔盖国家公园环境资源案件为抓手,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实现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价值。若尔盖国家公园地处“三大自然区”交错过渡地带,孕育着75%以上的青藏高原特有高等植物,分布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泥炭沼泽,是水循环、碳循环的“交融场”“动力池”,是反映黄河上游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只有加大对狩猎、捕捞、砍伐以及非法采集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才能促进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以依法审理涉长江流域湿地环境资源案件为重点,助力湿地保护和修复,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长江流域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齐全,在维护淡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只有严厉打击侵占、破坏湿地的犯罪行为,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及时督促、跟踪、评估修复责任落实兑现,才能促进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增长。以依法审理长江水域岸线保护案件为切入,推动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岸线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开发利用需要持续的强化保护。只有坚决打击非法围垦河道等破坏水域岸线的违法行为,妥善审理涉及岸线取水、排污、工程建设等纠纷,推进岸线生态保护与修复,才能维护岸线原始风貌,提高岸线利用效率,构建人水和谐的美丽岸线生态格局。

(作者:宋涛,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