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记者 白茹
“五一”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青白江区城厢镇基层党务暨村(社区)后备力量素能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随后5天,城厢镇50名机关干部、村(社区)后备力量集中进行封闭式培训,内容包含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及针对基层工作实际的现场教学,以此“充电蓄能”。
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激励干部锐意进取、大胆开拓、担当作为。”
落子关键处,队伍满盘活。近年来,成都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等方面持续探索,打出“组合拳”,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工作和成长条件“搭台子”“铺路子”,让基层干部更有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抓首要任务 筑牢思想之基
如城厢镇一样,瞄准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升培训在成都并不少见。加强干部提能培养,与一份文件密切相关。
时间回到2023年1月19日,除夕前两天。继出台加强镇领导班子建设16条措施后,成都正式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街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从思想政治建设、班子运行、工作力量配备等6方面提出20条务实管用的硬举措,着力打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街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以时间为观察维度,进一步解析这份文件,便知其立意深远。
这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成都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省委明确支持成都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迈步新征程,组织部门作为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扛稳首要之责,探索有效途径,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条件,增强基层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欲事立,须是心立。增强基层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首要任务是把准“方向标”。强化政治建设,夯实思想之基,《措施》明确在政治建设、理论武装、作风纪律上着力,推动街道党员干部落实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健全政治谈话、政治巡察、政治“画像”等3项制度,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计划,完善警示教育、廉洁文化建设等常态机制,帮助街道干部筑牢思想之基。完善体制机制背后,成都目标明确——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突出凝心铸魂为要、严管厚爱结合,从严从实激励基层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砥砺担当奋进。
“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情况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成都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持续加大政治激励力度,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选拔使用力度上,明确选拔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优先考虑具有街道(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区(市)县直部门提拔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应优先考虑具有街道(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区(市)县科学制定职务职级年度晋升计划,连续任职时间长、特别优秀、作出重大贡献的街道党工委书记可优先晋升;开展“四好”街道领导班子创建,等等。
在待遇激励上,成都不断完善年度考核奖分配机制,坚持工作实绩导向,与绩效考核结果紧密挂钩,统筹考虑定期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及表彰奖励等情况,重点向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乡镇公务员倾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成都牢固树立更加重视基层的导向,以政治激励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荣誉感,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和奔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履职能力 培育行家里手
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工部正式命名全市首批27个“蓉城先锋·村(社区)书记工作室”,并予以全市通报。工作室的“领头人”是一批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报文件中明确指出工作室的6项职责任务:培育培养帮带、探索创新突破、项目孵化培育、区域协同治理、资源力量聚合、加强自身建设。这6项职责任务指向明确——干事,是干部的基本职责。
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为锻造“五个走在前列”高素质专业化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成都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长行动“1+3”系列文件,健全完善村(社区)带头人选拔、培育、管理、监督、激励全生命周期成长机制,着力建强基层骨干队伍。仔细琢磨系列文件,“坚持问题导向”始终贯穿其中:针对后备力量不够等问题,明确选人标准、拓宽选人渠道,筑牢入口基础;针对培育方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分类施策、按需供给,为“头雁”队伍强筋骨长才干;针对成长路径不畅、激励保障不够等问题,畅通发展渠道,激发干事热情;针对干事环境营造不够等问题,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系列务实举措释放的信号尤为鲜明:持续加大工作支持,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归属感。“为了让基层干部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我们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务实管用的体制机制,打好‘内外兼修’组合拳,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内发力,强化培养历练,激励担当作为。帮助基层干部健康快速成长,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暖心更安心,成都创新双导师帮带、校地合作等培养模式,健全差异化考核机制,落实“五小”暖心工程、体检、休假等工作生活保障,推广“基层党务通”等智慧场景,为基层干部持续提能、鼓劲撑腰。
从外发力,优化力量配备,强化工作运行。为规范街道班子运行、配强街道工作力量,成都推行街道班子分工由区(市)县党委备案,明确街道党政正职保持相对稳定,探索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兼任重点街道书记或担任第一书记,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职能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选拔交流干部到街道工作力度,实行街道年轻干部刚性配备、专项审核,配齐专职组织员、党建指导员两支队伍,确保街道有人干事、能人办事。推行编制减上补下统筹调剂、收回机关事业单位空编保障重点街道、街道编制专编专用等4项举措,推进编制资源向街道倾斜。
优资源保障 关爱落细落实
驱车往返约80公里,是金堂县五凤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桃每天的上班路,这还不包括他下村入户的工作里程。“说实话,不少乡镇干部的通勤里程比我远,‘勤跑’是基层工作的常态。”李桃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勤跑”“勤想”“勤听”,每一样都需要花费精力,很多时候自己顾不上管家,“工资卡一定是交给妻子保管。这几年待遇上浮,家里人是有感知的。”
“激励基层干部不能只靠拍拍肩膀鼓鼓劲、攥攥拳头喊加油,还需有实打实的‘干货’,凝聚服务基层向心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大力实施“乡镇干部暖心激励三项计划”,推动构建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增强基层干部获得感。
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增调计划”。市委组织部全面摸底各地工资收入和乡镇工作补贴水平现状,按照“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目标导向,充分考虑各地财政收入、现有水平等因素,将原220-800元的指导标准,调整为440-1600元,促进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增长。据悉,在增调过程中,市委组织部持续开展定向辅导,指导各地根据“数据测算、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统筹平衡”工作流程,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远近、艰苦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拟定乡镇工作补贴标准。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各地结合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增长等情况,按照简化程序进行动态调整。
实施“年度考核奖倾斜计划”。市委组织部坚持以实绩为导向,指导各地建立目标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奖挂钩机制,通过各种灵活的倾斜方式,推动落实乡镇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奖高于县直机关20%以上。“通过总分倾斜、系数倾斜等方式,在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基础上,切实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保障功能和政策导向作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施“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调剂计划”。市委组织部制定《成都市普通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管理有关问题处理意见》,完善普通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管理机制,通过统筹优秀指标、明确调剂情形、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在助推基层干部健康快速成长过程中,让他们暖心安心、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