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助推“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高质量建设
崇州“智慧农业”,扛起建设“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核心示范区重大责任
文_闫萌萌 武素迁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崇州“智慧农业”建设不断加快,为“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围绕市委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应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以“智慧农业”为牵引,坚决扛起建设“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核心示范区的重大责任。
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和政策引领。在思想层面树立智慧农业推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战略意识,强化政策指引,汇聚和统筹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领域专家智库资源,依据崇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制定出符合区域实情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及基层配套推进办法,绘制总体发展框架,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路线图,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建设、社会支持的智慧农业发展大格局。加强对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的政策支持,有效组织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实施,广泛总结经验,及时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整合农业大数据资源要素。依托“智慧蓉城”数据底座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数据资源目录,加快建设农田耕地、水文条件、气象灾害、土壤肥力、种质资源、规模经营主体、农业服务主体、烘储主体、加工营销企业等基础数据库,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数据资源采集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大脑”数据仓库。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建立数据共享、传输标准体系,提高农业数据采集、使用效率。推动涉农部门单位数据开放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建立农业数据有序共享开放机制,加强农业数据获取、分析、应用能力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加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示范。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立足崇州粮油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打造内容丰富、模式多样、载体多元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降低应用成本,务求实效。加强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系统、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功能粮油育种、粮油新品种中试熟化、规模粮油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环节中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科学规划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加快绘制一张“农业数字地图”和形成一个“粮食产业大脑”应用场景,重点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品质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引领成都乃至全川数字农业发展。
引育研发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强化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智慧农业技术研究,加快建立“智能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控制、个性服务”的智能技术体系。设置智慧农业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资金,有序组织重点攻关,着力突破基于物联网的农情感知、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分析、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等“卡脖子”技术,着力研发“小而精”的农机智能装备或农业机器人。重点招引行业领军企业,联动三大通讯运营商,积极开展数字乡村、农业物联网、农业无人机等技术集成应用研发。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核心技术攻关。
培养应用型人才队伍。突出“产业为主、专项服务”的技术推广理念,依托现有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体系,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技员服务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围绕农业生产基地数字化标准化改造、智慧农业信息技术操作规程与工艺、农机智能装备操控与管护、应用系统与平台使用及后期维护等方向,开展智慧农业应用型人才专门培训,快速形成人才规模优势,集聚智慧农业建设的内生原动力,为智慧农业工程的应用推广、成效发挥提供智力保障。
(作者:闫萌萌,崇州市委党校讲师;武素迁,成都市委宣传部综合办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