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教育同科技、人才一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近年来,党和国家把教育工作作为“国之大者”,出台一系列支持教育、关爱教师的政策,在全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筑牢了教育强国的强大基石。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理念深入人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基石日益夯实。“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亲切关怀广大人民教师,通过考察学校、看望优秀教师、与教师座谈、给教师回信等不同方式,对教师致以节日慰问。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教育部也围绕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内容涉及宏观设计、师德建设、业务水平、地位待遇、管理制度等,夯实了保障教师安心从教的制度基石。从出台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保证提高教师待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到实施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专项计划,拿出真金白银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再到将“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写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扎实推进,“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越抓越实。
“贵师而重傅”的优良传统得到充分弘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共识已然形成。“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尊师重教的文化传承,礼赞教师、尊重教育,不能只是在教师节这一天,更应该成为人们日常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在彼此间形成一场无比珍贵的“双向奔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人民群众对教育和教师队伍有了更高期盼。社会各界要“贵师而重傅”,让广大老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广大家长要信任尊重并积极配合好教师的工作,和教师一起让孩子在爱、温暖与鼓励中成长;学生要“亲其师而信其道”,努力上进,以优异的成绩,实实在在的成长进步,给老师以欣慰;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着力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把教师的时间还给教学,为广大教师办实事、解难事,让“尊师”温暖每位老师,让“重教”成为社会共识和风尚。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数据显示,我国教师队伍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去年底的1891.8万人。这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了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薪火相传,“筑梦育人、教育报国”的“时代答卷”徐徐铺展。时代越是向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越高,越是需要一大批好老师,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能力、教学方式方法,更好担起筑梦育人、教育报国的使命。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从“播种未来”把生命献给了高原的钟扬,到坚守深山,托起山里娃的希望的“乡村教育守望者”张玉滚;从大山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的“名校长爸爸”陈立群,到“吃什么苦都愿意”,只为让大山里的女孩能读书的张桂梅;从“愿做高原一粒种,化作金穗撒人间”的“青稞王子”尼玛扎西,到“一辈子学做教师”,写就“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教育传奇的于漪,再到用音乐充实视障孩童心灵,用爱点亮每个孩子独特光芒的张龙……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正是时代呼唤的教育家精神。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
(作者系苍溪县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