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天地  >  文稿  

“四链同筑”激发乡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

2024-12-25 15:23:07
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周濛

文 | 本刊记者 辛爱峰

彭州,被称为“千年药乡、百年药城”。敖平镇是彭州辐射德阳、绵阳的东北门户,拥有四川省“川芎之乡”、成都市特色小镇、四川省“风筝之乡”等称号,产有“川芎、西瓜、食用菌、笋用竹”四大特色农产品,特别是敖平川芎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常年种植面积近4万亩。

2024年11月,敖平镇凤泉村崭新亮相的“川芎公社”,是敖平镇万亩川芎大地景观的组成部分,系统展示川芎的起源、传播、发展和未来,并聚集乡村好物展示平台、产业交流中心、研学科普空间、川芎互动体验基地等功能板块。站在公社主楼3楼平台上向四周望去,一块块“绿色拼图”中,川芎新苗正“比赛”长大。

为加快川芎产业高质量发展,敖平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四链同筑”夯实建强川芎产业园区,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乡村振兴自我造血能力。

筑强“组织链”——

按部就班地做和全力以赴地做有大区别

在凤泉村川芎公社建设现场,村党委书记潘贤勇正在介绍公社建成后将带来的集体经济收益,而农田的另一边,一座日出量100吨的谷物烘干机即将投入使用。“下一步,我们将进入自我输血阶段。”潘贤勇胸有成竹地说,“村上通过收储湿地公园、房宅流转改造,粮食烘干中心、川芎公社、泉乡记忆民宿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预计实现毛利润超20万元/年,产生就业岗位15个以上。”目前,敖平镇11个村(社区)均已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其中友谊村还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公司。

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敖平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双组长”的全镇发展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审核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构建起“镇党委+联合体党委+村级党组织”三级联动的组织架构,实施“群雁归巢兴巢”计划,选配懂经营、善管理、敢创业的“能人”充实到“两委”班子,回引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拉动投资……逐步筑强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链”。“联合社的各个负责人都非常认真。我们可以感受到,按部就班地做和全力以赴地做,区别是很大的。”敖平镇党委书记杨勇在谈到工作时说,像潘贤勇一样,鹤泉村党委书记陈智刚在推进农副产品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销售渠道,推动川芎芽苗出口等方面,也全力以赴闯出一条“敖平路径”。

筑优“产业链”——

种植端、加工端、销售端全面高标准建设

“随着川芎种植产量及销量的提升,市场检验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种植过程中如果不严格规范管理,可能会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潘贤勇说,“通过宣传引导,现在我们老百姓的觉悟都很高,会主动寻找技术手段改善土壤环境。”市场已基本趋于稳定,目前主要以精细化种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川芎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的需求量,但长期以来由于国际标准限制,敖平川芎始终存在出口瓶颈。”敖平镇经济发展办负责人龚航介绍。为主动掌握川芎产地定价和市场话语权,敖平镇通过四川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比较论证,推动ISO川芎国际标准出台。“这对促进中药川芎及其制剂的开发和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我国其他地区川芎药材的种植、加工等提供参考标准。”

当前,敖平镇在川芎种植标准化、数字化、机械化方面多向发力,推动育种、种植、采收、初加工、仓储全流程标准化,加速川芎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平台、中药材溯源大平台与农田物联网设备链接,在大田区域、试验田块率先开展机械化种收作业。“我们也在探索川芎精油、川芎牙膏等衍生产品开发推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龚航介绍,“除川芎产业外,敖平镇山水林泉田资源也很独特,全镇69个大小泉凼散落在田间地头林盘。下一步,我们将打造中医药观光休憩疗养林盘、中国川芎实景博览园等科普、旅游、休闲场景。”

筑造“创新链”——

党建指导下市场化运作集体资源

“2023年11月,我们确立‘资源整合不足导致凤泉村依托优势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效益不佳’课题,进行了十余天的调研论证。”杨勇介绍。聚焦凤泉村闲置资源盘活不足、集体经济收入与主导产业链接不足以及收入模式缺乏造血能力等问题,敖平镇党委政府多次邀请企业、种植大户、农户开展专题讨论,逐步确定该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路径。随着凤泉村川芎公社、粮食烘干中心等项目的建成,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也将启动。

作为彭州市2024年重要改革创新事项之一,敖平镇党委政府指导11个村(社区)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形成“一核心两参与三入股四收益”发展模式,“就是以实现集体经济增收为核心,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推动资产、资源、资金入股,实现租金、股金、佣金、薪金四个渠道的收益。”龚航介绍。敖平镇党委政府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在有条件的村率先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运作村集体资源,促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逐步筑造“创新链”,建立共建共富多元机制。

除抓牢川芎产业高质量发展外,敖平镇也围绕食用菌、西瓜划分产业发展片区,以市场化思维突出运营前置,构建共建共富多元机制。“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预计每年能够为集体经济组织增加收入400万元。”龚航说。

筑通“合作链”——

让各方在党建引领下结成利益共同体

“我们现在是‘公司+合作社’模式,加盟合作社主要以服务为目的,带动老百姓致富,更多还是带动一个村一个镇及其广大农民。”敖平镇鹤泉村党委书记陈智刚介绍,“合作社不只为盈利,更主要的是服务好老百姓,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我们发展的底气就来自村集体、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之间建立起的利益链接。”陈智刚说。敖平镇在城乡结对、村企合作、村村合作上做好文章,让村集体、市场主体、农民群众在党建引领下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智慧流的高效贯通中互惠互利,筑通“合作链”。例如,凤泉村对村集体300平方米自有闲置资产进行整体提升打造,串联片区农家休闲、川芎美食品鉴、中医药康养、民宿休憩等功能板块,创新完善中医药农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合作链。

合作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敖平镇党委政府指导各村社党组织与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之间寻找发展的共同需求,整合土地、劳务、机械、农资等资源,拓宽收入渠道,既强化合作社利益保障,又带动8500余户农户增收。同时,引入政策资金和社会资本合作,高标准谋划集体经济项目运营,助力集体经济持续扩大收入,形成自我造血、输血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