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是实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工作和战斗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要求,四川全省上下以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夯实新时代治蜀兴川底部根基,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供基层实践。
一、深刻认识坚定不移推进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坚定不移推进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有利于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党员干部是党在基层最直接的代言人,是党发挥执政优势,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神经末梢”。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为基层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不断升级的学习成长空间。一方面,强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党员的学习内容,拓宽视野,强化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一体化反腐策略培养廉洁自律、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进一步巩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是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地方乃至整个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坚定不移推进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有利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在地包含着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以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成熟和定型。推动四川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紧密相关。在进行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过程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和组织能力、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健全监督体系以及充分利用科技化工具等方式努力提升四川基层党组织的基层治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以便更好地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三)坚定不移推进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有利于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同时也是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四川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我们党的坚强领导,要在推进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中持续促进四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一方面,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推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新路径。另一方面,推进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有利于解决党在制度建设上的问题,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好地领导四川经济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
二、坚定不移推进四川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改革
(一)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培育提升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特别是在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中,基层干部队伍的质量、立场与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四川基层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干部学历较低、现代化能力缺乏等问题,四川省自贡市、德阳市、南充市、阿坝州等地针对地方实际情况提出应对举措。自贡市把乡镇(片区)党校作为推动基本培训“同质等效”重要阵地,聚焦管理强化、功能优化、内涵深化,全力打造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红色堡垒”。南充市对全市3004个村(社区)干部的年龄、学历等进行摸排调查,依靠当地南充开放大学的资源大力开展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德阳绵竹市通过“四个强化”,即强化选优配强、强化教育培训、强化考核监督、强化榜样引领四个环节来抓实驻村干部队伍建设。绵阳市盐亭县在党员教育“体系、师资、资源”三项建设上聚力用劲,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阿坝州汶川县从注重“选好苗”“育好苗”“用好苗”三个方面培育锻造年轻干部生力军;小金县把党员教育作为基础性、长期性任务,重点关注教育内容、载体建设、作用发挥,着力提高全县党员教育水平。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培育提升机制重点在于因地制宜运用多种手段提供学习机会与实践平台,各市通过建立乡镇党校、开展教育培训、注重选拔监督、依托成人大学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队伍培育提升机制,以有效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持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适应现代化治理需求。
(二)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选任制度改革。为了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必须要深化基层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不断为党的基层事业选拔输送人才。推进基层党组织选任制度改革要从党员干部和党员两方面入手,既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也要在党员引进上广纳贤士、大力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四川省自贡市、阿坝州、攀枝花市、绵阳市、资阳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选任制度改革。自贡市荣县大力实施“琢玉成器”计划,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年轻干部,帮助干部拓宽视野、提升履职能力。攀枝花市盐边县提倡实行“四方引才”拓宽招贤纳士渠道,积极吸收优秀先进党员。资阳市安岳县持续在发展入口、铸魂赋能、严管厚爱上使劲用力,着力锻造过硬先锋队伍。各市通过从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培养和党员的人才选拔上下功夫,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
(三)改革创新基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是指因工作、学习单位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没有转移正式组织关系,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活动的党员。针对现在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散性广、无序性强、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亟需改革创新基层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市针对基层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举措。成都市青羊区府南街道不断加强辖区流动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实行常态化摸排管理;二是开展灵活式学习教育;三是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成都市锦江区聚焦精准摸排、规范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全力破解流动党员存在的去向动态难掌握、管理监督难落实等问题。泸州市泸县充分利用流动党员节假日返乡契机,巧用“加减乘除”方程式来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因此,改革创新基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摸排管理、利用现代化资源、提供激励保障、以情动人等多种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
(四)发展完善基层党员关爱激励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激励干部锐意进取、大胆开拓、担当作为。”基层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要从多方面关爱激励基层党员、党员干部,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之中去。在四川省广元市,当地党委和政府对于基层党员的关爱激励机制尤为重视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举措。如广元市旺苍县健全关爱激励机制,在职业道路、物质与精神激励、财政保障上为基层党员赋能减负,更加关注基层党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保障,通过发展完善基层党员的关爱激励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基层党员及干部踏实为人民服务。
(作者:陈驰,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严流,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