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仁 冯司雨
在国际环境日益严峻复杂,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贡献。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精辟概括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果,深刻总结了重要经验,为全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同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出版发行,强调要“致力于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因此,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创性贡献,不仅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引,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理论遵循。世界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是要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揭示了世界交往的必然性。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写道: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嬗变,使得世界呈现“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格局。如今,“文明优越论”等沉渣泛起,严重危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现实背景,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对世界交往理论的继承性吸收和创新性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从“大写意”步入“工笔画”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并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关系和交往形式置于全球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体视域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传统全球治理中的“中心—边缘”结构,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推动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到全球事务的决策和治理中,深刻思考和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重大命题,指明了世界交往的正确走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诠释了核心要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提出的第一个全球性、大规模、全方位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我们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出发点,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是集体主义超越个体主义的具体诠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支撑,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世界追求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最大同心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相关国家发展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创建各国家主体之间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将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聚合为一个多元文明共同体,最大限度地促成全球共识,形成全球治理合力,应对人类文明可能面对的全球性危机与挑战,让世界人民共享文明之光,促进全球善治走深走实。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实践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思想理论的时代精华,更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价值理念,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层面具有原创性贡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日新月异,引领社会生产实现新变革。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经济、技术、产业、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和时代大势,在数字技术、绿色发展等新领域加强合作、培育新增长点的空间很大。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一是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普惠共享,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二是搭建文明交流互鉴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特性向其他文明推介展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强化创新伙伴关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加快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三是抓住机制建设这个重点,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新兴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风险防控内外协同机制,健全融资保障机制、构建贸易畅通机制等,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