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城乡规划局党组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
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16年7月22日,市城乡规划局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论述并展开研讨。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左江主持,局党组成员胡波、陈飞龙、曾令交、叶春艳、陈经纬,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张滨参加会议。
与会同志认为,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为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国梦增强了精神力量。
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胡波在发言中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深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唯一的5000多年未断裂并被不断传承的文化;在苦难坎坷的历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创造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辉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张滨说,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加强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应加强对“文化自信”理论的学习和传播,将“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到群众。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令交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就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掘、整理、宣传和教育。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经纬在发言中谈到,文化自信的提出基于党对文化工作的反思,在“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文化自信,正是因为中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要提炼文化核心,坚守文化底色,坚定文化自信。
局党组书记、局长左江作了重要发言:
(一)总书记的讲话第一次面向全世界提出文化自信,表明中国共产党是赋予独创精神、勇于开拓进取的政党,它在不断地总结、思考和完善,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这95年,是不断探索、开创的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以佐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用和平的渐进方式走出一条新路,使得中国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未出现社会动荡,生产力不降反长;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八大以后,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发展新格局,提出“中国梦”、“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
(二)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三年多的历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传统优势得到有效继承和加强,新的优势正在培育、聚集和发展,巨大的正能量正在显现;二是这三年多的伟大实践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坚实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基础,“四个自信”理论的提出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三是这三年多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具有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真挚的爱民情怀和坚忍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因此这个政党及其领导集体值得高度信赖;四是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它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只要全党和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三年多的实践印证,党的领导能力在不断强大,“四个自信”具有坚实的基础,党的领导集体值得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充分信赖。
(三)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这三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基础。文化自信就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扬和光大。文化自信是对自己走过道路的自信、对未来光明前景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政党对自我的根本肯定,没有文化自信,民族会消亡,国家会失败,政党会解散。中华民族是有根的,这是我们复兴信念的来源,在中国梦的语境下,文化自信的基础地位越发重要。面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面对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有紧迫感,需要讲方法。所谓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根本的,则是精神力量和文化的复兴。
人事科科长李惟丹、办公室主任吴文饶、监察室主任杜云强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