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动态  >  学习交流  

文化自信是从容的坚守

2016-08-25 15:19:33
来源:德阳日报
编辑:蔡晓慧

文化自信是从容的坚守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并提“四个自信”。“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只有坚守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守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根本、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正是古往今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正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极强的文化自豪感。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当今,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

文化交融、文明互鉴是社会发展的车轮。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吸收外来文化必须是在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吸收,而不能仅仅是形式上,或是单纯从物质文化上用“拿来主义”简单地照搬。我们曾经争论过多年有关姓“资”姓“社”的问题,但这种争论终于历史性地统一到发展上来;我们仍然在争论姓“中”与姓“西”的问题,这样的争论同样需要统一到发展上去,更客观地对待、研究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本,客观、包容地接受外来文化有益于自己的成分。

弘扬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精神力量。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创造出蕴含基因的当代中华文化,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现实表明,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有效路径,因为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是内容为王和内容制胜,传统文化内容最具有中华文化本性,它要借助现代技术得以传承和弘扬,在社会化文化生产中实现中华文化的积累和再创造。只有通过文化产业创造出适合时代特点的文化精品,在广泛传播中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