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善学 善思 善做 攀枝花中心组理论学习经验

2016-11-14 14:11:56
来源:本站
编辑:罗梦宇

善学善思善做

——攀枝花市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经验

攀枝花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紧密联系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改进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主题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在领导班子中形成了勤于理论学习、善于理论学习的风气,有力地提高了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五个注重”,强化中心组学习质量

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效形式常抓不懈。市委书记张剡亲自审定市委中心组每个专题学习方案,亲自主持学习讨论会,带头谈认识体会。市委中心组自十八大以来共集中学习62次,平均每月达1次以上,年平均集中学习时间13天,参学率100%。中心组“五个注重”建设推进学习科学化。

(一)注重学习的及时性。在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会议召开、重要政策出台、重大学习要求等公布后,市委宣传部及时制定下发学习意见,进行安排部署。各级党委中心组迅速制定学习方案,认真组织专题学习讨论。同时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市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学习培训班、研讨班和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等,通过抓计划、抓调研、抓辅导、抓宣讲,推动中心组专题学习迅速展开,并带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党的方针政策、战略部署举措传达到千家万户,传到每一位攀枝花人的心中。

(二)注重学习的规范性。各级党委中心组既坚持传统的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经验交流、学习督查和考核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又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重大会议精神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学习制度、学习机制和学习方式,如党员学习日制度、理论学习辅导员制度、中心发言制度、预告预学制度、督导检查制度等,把述职与“述学”结合起来,把民主评议与“评学”结合起来,变软要求为硬任务。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市级目标考核制度,加强规范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效果明显。市委中心组坚持做到了年度有学习计划、季度有自学计划、专题有学习方案。

(三)注重学习的表率性。在全市各阶段的主题学习活动中,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带头学习、宣讲、畅谈学习体会,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在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等主题学习活动中,市委中心组成员带头讲党课、带头剖析、带头整改,其中讲党课共计387次;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活动中,市委中心组组织3次专题集中学习,市委书记、市委中心组组长张剡带头深入基层、联系点作辅导报告。在市委中心组的示范作用下,各级党委中心组采取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研讨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加深了对党的创新理论、重要会议精神的理解。

(四)注重学习的影响力。各级党委中心组通过党报、内刊、广播电视、简报、微信、QQ群、手机报、攀枝花新闻网及时传递中央、省委关于加强理论学习的重大安排部署;及时报道市委中心组学习、调研、实践活动情况;宣传报道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的好做法、好经验;刊载党委中心组成员撰写的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市委中心组每次集中学习后,在当天即通报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使学习成果得到有效延伸。市委宣传部创办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刊物《影响》,开设中心组“学习、研究、实践”专栏,指导、带动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深化。通过抓理论学习通报制度的建设,形成了理论学习大宣传的态势,不仅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而且推动了全社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五)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市委中心组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结合专题带着实际问题学,在学习中做到“四个联系”,即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际、联系我市实施“四个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四川南向门)和“四区驱动”(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实际、联系个人思想和分管工作的实际、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中心组成员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攀枝花,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开展理论调研、分析研讨,找准薄弱环节,解决制约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市委中心组成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活动126次,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市委宣传部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调研成果选编》发送到各级党委中心组,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参考,进一步放大了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作用。

二、多措并举,拓展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一)突出学习重点,强化重大理论问题的学习。十八大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的最新精神设置学习专题。市委宣传部在每年年初制定下发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安排意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集中开展了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改革开放、环境生态、民生改善、扶贫攻坚和党的建设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习讨论。为深化中国梦的学习,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邀请中央党校辛鸣教授作“中国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专题报告,为准确把握“四个全面”,邀请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作“治国理政的总体布局—习总书记‘四个全面’解读”专题报告,为深刻理解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邀请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岳东作“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辅导报告。自十八大以来,市委中心组以攀枝花发展讲坛为平台,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各主题学习教育,共举办专题讲座24场,全市15000人次县级领导干部参加了集中学习。

(二)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吸引力。一是打造中心组高端学习平台——攀枝花发展讲坛,邀请复旦大学教授孟建、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文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向明、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等26位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围绕“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践行‘三严三实’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两学一做”等26个主题进行解读和阐释。新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广大干部的欢迎,反响较好。“攀枝花发展讲坛”平均每两月举办一场高端讲座,已纳入市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进行固定。二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培训。市里先后举办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等县级、科级干部主题培训班,每年举办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全市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培训等。同时选送厅级、县级、科级干部到中央、省上参加“西部地区地市级党委宣传部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专题研讨班”“领导干部媒体素质专题培训班”“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班”“全省第18期宣传部长培训班”,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及时为领导干部充电,提高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三是打造大众化理论学习平台——“攀枝花市民讲坛”。攀枝花市民讲坛坚持每周六举办,做到定时定点。讲座内容聚焦社会焦点热点干部群众关注点,宣讲做到通俗易懂,增强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攀枝花讲坛”从2007年创办至今已举办350期,听众达9万人次,已成为我市理论学习和理论普及的一个重要平台。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党委中心组网络学习建设,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委宣传部在省委讲师团的指导下,安装了网络学习服务器,推动我市中心组网络学习有效开展。

(三)拓展学习内容,提升综合素质。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时,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教育,在全市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争创学习型领导班子争做学习型领导干部”专题读书活动,确定了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开展“每日必读”“周末读史”“读书点赞”“读书有感”“读书评比”活动,组织领导干部畅谈读书与人生、读书与工作、读书与家庭的感想感悟。我市将每月第一周周日作为“党员学习日”,全市10万余名党员在这一天以多种方式参加集体学习。市委中心组成员带头以“双重身份”参加党委、党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为确保学习质量,市委宣传部在每个学习日前一周下发通知,明确学习内容,推荐学习书目,提出学习要求。各级党组织以专题讨论、主题宣讲、报告会、讲座、坝坝会、调研、参观、观影、演讲、知识竞赛、辩论会、文艺表演、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市级新闻媒体组成“党员学习日”检查组,进行暗访,通报检查情况。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个人自学,中心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分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

(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加强理论宣教队伍建设。我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新要求及时转换思想,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在学习中注重把获取书本知识同获取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系统,加大对知识的获取。从学习方法和学习体系创新入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效机制,做到“三个注重”:在学习内容上注重把握精髓,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学习实效,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注重探索。在理论宣讲队伍建设上做到“三个加强”:加强以党校、社科院所、高校为主体的专家辅导队伍建设,加强以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机关党委、讲师团为主体的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为主体的宣传队伍建设。全市建立了218名理论学习辅导员队伍,同时备聘50余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等提供学习辅导,备选168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群众宣讲骨干担任理论宣讲辅导员,为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提供学习辅导。对理论学习辅导员的年度考评以自评、民主评议和基层组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坚持学用结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加快发展的思路是理论学习的目的所在。按照“一个专题,一套班子,一场调研,一个意见”的原则,领导干部积极开展课题调研。市委中心组成员每年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情,解决难题,并撰写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如市委书记张剡撰写的调研报告《攀枝花市西区加快转型发展之我见》,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市委宣传部每年编印《学习、研究、实践——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调研成果》,下发各县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交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调研,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带头做到了在解决问题中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立足理论研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原则,充分发挥理论界“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定全市“急难险重”任务中需要破解的重点课题,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开展调研,形成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课题成果,如《领导干部作风制度建设路径探析》《攀枝花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之路的思考》《关于攀枝花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等优秀理论研究文章,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攀枝花日报》《攀枝花社会科学》《影响》等报刊杂志,开设专刊专版专栏,刊发优秀理论文章,扩大理论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为攀枝花改革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智力支持。通过建立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推动力,有力地促进了结构转型的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钒钛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钒钛之都’”“攀枝花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下滑背景下攀枝花工业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攀枝花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思考”等30余项重大理论研究成果被成功转化,成果转化率达90%。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推进转型发展、法治建设、深化改革、“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今,攀枝花人均发展水平、城镇化率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已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