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当以廉风厚年味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父母倚门而望,孩儿翘首期盼,游子返乡步履匆匆,春联满目墨香四溢,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流逝,鸡年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百节之首”,象征着团结、团圆、兴旺,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在中国人心中,春节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信仰,承载着精神、力量和希望。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团圆年,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愿,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春节来临,还得做一道清正廉洁的必答题。逢年过节正是展现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关键时期和重要窗口,而节日风气如何,除了怎么说,关键还在于怎么做,因为群众透过点滴细节便可以真切地感知。
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厉行从严治党,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作风建设驰而不息,反对“四风”豪不松懈,尤其是对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执纪问责寸土不让,连点成线、从线到面,持续释放正能量,公款送礼不再时尚,奢华节礼不再流行了,舌尖浪费不再光荣,传统节日回归本义,党风政风得以刷新,世道人心得到净化。
逢年过节,正常的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本也无可厚非。怕只怕一些心存侥幸、别有用心的人把节日当成拉关系、铺路子、开后门的好时机,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大搞利益输送、权力兑现,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而有些地方少数党员干部在裹着“人情往来”外衣的“糖衣炮弹”面前,误以为逢年过节接受礼物只是人之常情,以至于“廉关”失守,节节溃败,最后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近年来一些已查处的案件显示,有的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有家人参与其中。有上阵父子兵的“贪子女”,有的夫妻同林鸟的“贪内助”,走火入魔,画出一幅幅群魔乱舞的“全家腐”怪像。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党员干部如果连家人也管不好,还谈什么治国理政?所以,党员干部不仅要自把“廉洁关”,还要给家人上好“廉洁课”,确保家庭老小都有“廉洁齐家”的意识,既关紧腐败的“前门”,又把好腐败的“后门”。
好处就在眼前,是立场暧昧放开关口半推半就来者不拒?还是立场坚定扎紧口袋坚守干净清廉过节?党员干部及其家属如果知道“送”的是手铐、“收”的是“炸弹”这个道理,这道清正廉洁的必答题,就只不过是一道不用思考的选择题——毫不犹豫地更加绷紧“廉政弦”,更加严格管好“身边人”,更加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如此答卷,得分才能及格乃至优秀。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才是最好的团圆,干群鱼水分不开的情谊才是最深厚的感情,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才是最珍贵的礼物。而所有这些,都必须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保障。“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抓作风就得有钉钉子精神,在“常”、“长”二字上做文章,不断释放一时一刻不松懈、一丝一毫不放过的强烈信号。
“没有一滴雨水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灾”,但避免洪灾少不了任何一滴雨水的节制。同理,清正廉洁的政风的形成,少不了任何一名党员干部时时刻刻的克制和努力。相信每个党员干部都能自觉抵住诱惑,排浊纳清,以政通人和为荣,以国泰民安为乐,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以正气激扬乾坤,以廉风浓厚年味,在风清气正的氛围中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作者为中共临沧市委组织部 张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