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坚持“四个着力”打造西部脱贫攻坚示范市

2017-03-31 17:01:44
来源:本站
编辑:苟艾琳

坚持“四个着力”打造西部脱贫攻坚示范市

中共简阳市委书记 王宏斌

(2016年11月)

  简阳市人口148.6万,现有省定贫困村89个,贫困人口1.6万户、4.6万人,贫困群众面宽量大,贫困人口小集中、大分散和结构性、个体性、“插花式”贫困特征明显。

  作为成都市20个区(市)县中唯一有省定贫困村的区(市)县,脱贫攻坚是简阳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全面融入成都必须打胜的一场硬仗,脱贫攻坚工作必须走在四川和西部前列。为此,简阳市认真落实中央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切实担当履职,层层压实责任,以脱贫攻坚为出发点,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为落脚点,以简阳全域农村为主战场,紧紧围绕“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定位和“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要求,强化政策兜底保基本,推动产业先行促发展,提升基础设施促共享,连片统筹规划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对标成都一流标准,推进贫困村整村一体化建设,打造西部脱贫攻坚示范市,确保与成都市同步高标准建成小康社会。全市今年可实现31个贫困村摘帽、1.6万人脱贫。

  一、着力在“建”上下功夫,夯实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贫困村脱贫的重要因素。简阳市坚持贫困村优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加强贫困村村道规划建设,加快打造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构建“村内循环、村外相连、社社相通”的贫困道路体系。今年将按村道4.5米以上、社道3.5米以上的标准建成贫困村村社道路229公里。推进贫困村水利设施新改扩建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站建设,已完成山坪塘整治154口、新建蓄水池449口、新建整治排灌渠78.3公里、新建集中供水站1个、分散供水工程29处。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涉及41个乡镇、337个村、总面积31.8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底启动10个乡镇、8.73万亩的项目建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和移动、电信通信基站建设力度,全面解决农村电网供电不足、偏远地区电网薄弱和末端电压低的问题,推进“村村通光纤”工程,力争3年内实现村社光纤全覆盖。延伸和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家超市、村卫生室、村广播站、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完成31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新修、扩建文化活动室30个。

  二、着力在“扶”上下功夫,提升致富能力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简阳市牢牢扭住这一根本,坚持以发展现代绿色都市农业为方向,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跨越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编制89个贫困村全域村庄规划,布局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首批31个省定贫困村规划已通过专家审查;启动简阳市农业主导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策划包装了双古井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国际空港生态园区等61个总投资100亿元的农业产业项目,目前,已引进9家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基地;探索“特色小镇+农业园区”“小组微生+农业园区”等机制,推进每个乡镇5000亩的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年底可建成贫困村产业基地3.2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入股、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等帮扶模式,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机制,鼓励支持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1个、注册家庭农场23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简阳市农业产业项目招商方案》,明确项目投资、品牌创建、乡村旅游、行政服务4个方面、19条农业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设立89个贫困村每村40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发放贫困户产业发展周转金和精准扶贫到户资金2110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支持群众自主创业。同时,加大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千企万户爱心结对”活动,鼓励现代产业基地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用工优先选择周边贫困群众,将贫困家庭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统一管理,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三、着力在“搬”上下功夫,改善居住条件

  异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情况最复杂的一批,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按照省上下达的任务,简阳市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164户、13759人,2016年要搬迁1057户、3006人。为确保异地搬迁目标顺利完成,简阳市成立工作指挥部,每周召开推进会,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快推进搬迁安置点建设各项工作。严格按照“一调查两评议三公示一审核一锁定”的程序,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对贫困户有无房屋、房屋状况进行认真核定,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对象精准。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依托山区型、浅丘型、城郊型三种新村建设模式,整合省级“美丽乡村”和省级财政幸福美丽新村项目建设,连片统筹规划,科学确定住房选址、户型设计,合理选择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和自规自建模式。强化聚居点配套建设,做到“五改三有”,推进改厕、改厨、改圈、改水、改路以及自来水、沼气池、院坝建设。384户、1084人的分散安置住房和673户、1922人的62个集中安置点住房主体建设正加快推进,年底可建成贫困村幸福美丽新村31个。

  四、着力在“保”上下功夫,兜住政策底线

  简阳市4.6万名省定贫困人口中,有2.4万人无劳动能力。这部分人很难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必须由社会保障来兜底脱贫。简阳市统筹整合民政、卫计、教育等部门职能作用,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编织兜住特殊困难群众基本保障的安全网。积极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成都接轨,实现保障标准和对标补差方式“双统一、全覆盖”;强化脱贫攻坚低保政策兜底,将建档立卡贫困户4071户、7953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发放特殊生活补贴81136人次、194.73万元,低保兜底资金5681人次、18.23万元。强化医疗救助扶持,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管理机制,深入实施贫困户“八免费”、特批医疗救助等精准医疗救助服务,确保贫困群众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切实拔除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子;组建12支扶贫医疗服务队,今年已免费救治贫困群众399名,建立贫困群众健康档案32612份。大力实施教育脱贫解困,全面落实“三免一补”、雨露计划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特别资助政策,已投入357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806名,防止贫困家庭学生因贫缀学、因贫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