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焦点图  

聚力精准扶贫 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2015-08-28 14:25:44
来源:本站
编辑:覃贻花

人民网成都8月27日电(记者 陈曦 王凤运)“再过两三天,全村彝家新寨即可建设完工,最多两个星期,90户村民就能搬进新家了!”8月,四川大小凉山彝区艳阳高照,荞麦飘香,正在房顶上忙着盖琉璃瓦的雷波县渡口乡鹿角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大伦高兴地说。

鹿角湾是远近闻名的极贫村,村里1/3是贫困户,2/3的房屋漏风漏雨或是危房。“鹿角湾的变化,得益于四川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的启动——凉山州决定集中三年时间,优先解决227个极贫村贫困问题,鹿角湾被纳入2014年彝家新寨建设。”说起村子的大变化,王大伦的幸福和满足溢于言表。

“过去出门一身泥、进门一身灰。去年全村160多户村民告别土坯房,搬进了新建的彝家新寨,我们的生产、生活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全靠党的好政策!”当天,同样是在大小凉山彝区,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民阿候拉诗如是说。

 

2015年4月28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率省督查调研组来到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督查调研。在万涡村村委会,王东明仔细查阅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档案,详细了解贫困户数量、致贫原因、产业发展等情况。(四川日报记者 毛漫丁 摄)

类似鹿角湾、西河这样的极贫村,是四川大小凉山彝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四大连片特困地区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吹响扶贫攻坚号角,把“四大片区”作为主战场,抓好“五大扶贫工程”,坚持区域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减少到497.65万,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

四川省扶贫相关数据


年份

贫困人口(单位:万)

扶贫资金(单位:亿元)

2011

912

30.75

2012

750

37.77

2013

625

39.77

2014

497.65

47.67

2015

目标:减贫109万人

48.8

 

注:本表中的扶贫资金为中央和省级投入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未含市州县的数据。(数据来源:四川省扶贫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四川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依然面临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贫困群众致贫返贫原因多重叠加、贫困地区发展制约因素多等严峻挑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只争朝夕、担当担责、主动作为,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奋力夺取脱贫奔康的全面胜利。”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表示。


扶贫首次被单列为全省八项重点任务之一,确定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战略,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全面转变。

天府之国有个蓝色之梦,就是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赶上全国当年水平。

然而,横亘在这一目标面前的,却是四川不得不面对的特殊省情: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

 

(制图:陈昊)

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四大连片特困地区面积占全省70%以上;四川183个县(市、区)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88个,几近半数;到2012年底还有750万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逾1/13,每10个四川人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线下......随着2020年全面小康倒计时嘀嗒入耳,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已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

为拉长贫困这根“最短板”,2013年5月,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首次把“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列入全省八项重点任务。紧随其后的6月18日,四川省扶贫开发工作暨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四川必须立足小康抓扶贫、着眼全局抓扶贫,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2014年,四川确定区域扶贫开发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战略,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全面转变,真扶贫、扶真贫。

 

2015年7月16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分别前往绵阳市北川县、安县调研精准扶贫和基层联系点帮扶工作。(图片来自四川省政府网站)

航向已定,全省扶贫攻坚破冰前行。

两年来,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先后多次深入调研,先后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研究推进扶贫攻坚;调整充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长魏宏任组长,38个省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省政府首次与21个市州政府签订扶贫“军令状”;21个市(州)中已有19个市(州)组建扶贫移民局……

瞄准“四大片区”主战场,四川全力打响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两年时间交出减贫254.6万人的完美答卷。

 

(制图:陈昊)

2015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根据四川省委部署,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等38位省级领导和50位厅级领导,带队集中赴“四大片区”88个县(市、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吹响了全省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

5月27日,四川高规格召开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再次对扶贫攻坚的方向和方式做了进一步明确:全面实施扶贫解困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抓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加快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建设,优先解决好贫困群众住房和长远生计问题,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让广大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7月7日至8日,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召开,专题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明确把扶贫开发攻坚作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要任务,首次单列章节。

“省委以全会形式对扶贫开发工作专题研究部署,并作出《决定》,在四川是第一次,在全国也开创了先河,充分表明了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迈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曾卿表示。


深化扶贫机制改革啃动“硬骨头”,瞄准每个贫困户精准挖穷根、甩穷帽,真扶贫扶真贫。

 

2015年5月7日,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到巴中市恩阳区督查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图片来自巴中日报)

2013年,四川扶贫对象依然维持在625万的高位,且大多生存难自保、发展缺基础,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靠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凑效。因此,打好新阶段扶贫移民攻坚战,根本还靠改革、趟深水、啃硬骨、挖穷根、甩穷帽。

所有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精准扶贫。

为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四川密集召开全省性会议,层层落实改革任务,层层传导改革压力,确保改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委、省政府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反复提及改变贫困县考核及建立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机制。2014年3月,四川率先出台《贯彻〈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剑指贫困县考核、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服务与社会参与,吹响全面深化扶贫改革号角。同年9月,四川分类考核88个贫困县办法出台:不唯GDP,主要看扶贫开发成效。

真扶贫,先得扶真贫。2014年,四川将“找真贫”作为精准扶贫“一号工程”,完成625万贫困人口、1150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这项“地基工程”因差错低、水分少、质量高,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5年4月29日至30日,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到凉山州昭觉县督查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及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图片来自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瞄准重点区域攻坚,先难后易,是四川精准扶贫改革的另一大方向。

“是彝区‘9+3’计划改变了我的命运,得多学点本领,毕业后有能力撑起全家,回报社会。”来自凉山州越西县大瑞乡林沟村的马海阿依莫,2014年因几分之差无缘高中,受益于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得以进入四川省贸易学校雅安雨城校区会计班继续学习。

与马海阿依莫一样幸运的还有大小凉山5000余名彝家贫困子弟。2014年,四川出台《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全面部署强化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道路畅通、特色产业培育、现代文明普及等工作,直指彝区穷根,在4万多平方公里的彝区热土上,吹响了“集中力量打一场彝区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四川大小凉山崎岖的山路改建成了畅通的油路。(四川省扶贫局供图)

截至2014年底,四川建成彝家新寨1262个,完成住房建设10.4万户,惠及50多万彝族群众;2015年6月30日,四川彝区宣告全面结束无电村历史。如今,奔着再精准摘“穷帽”9万顶的目标,广大干部群众正合力攻坚。

四川扶贫“六大机制创新”改革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开启了扶贫开发的新时代。更多扶贫巨变正在全省发生——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随之下沉的还有财政扶贫资金,基层攻坚将更从容;携手金融机构筹设扶贫贷款风险担保基金、签署金融扶贫战略协议,金融助贫将更给力……

今年6月1日,《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四川扶贫开发工作驶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这部四川首次针对‘穷人’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在构建‘大扶贫’战略格局背景下颁布的第一部地方法规,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让无数四川老乡看到希望。”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谷称。


实行“菜单式”“个性化”精准扶持,像抓发展一样抓扶贫,为四川500万贫困户逐户量身定制脱贫良策

 

广元市元坝区元坝镇长坝村“扶贫新村”全貌。(四川省扶贫局供图)

仅半年时间,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贫困户张子奎已充满了希望:副区长手把手“包带”,特惠资金直接到户,贷款有财政贴息、政府担保,规划和产业也由“穷人点菜、政府下厨”……靠修摩托车和种植2亩番茄,他家5口人每年能增收1万元。

2014年,广元市利州区在全省先行启动“3000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为5838户贫困户“私人定制”特色产业脱贫方案,区财政给每户提供6000元产业特惠资金。瞄准2016年全区走出贫困线的目标,3000余名干部正大干在贫困山乡。

利州区所在的秦巴山片区涉及6市、34个县(市、区),2013年共识别贫困村4432个、贫困户87.3万户,是四川涉及贫困县最多,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最多的片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2014年以来,在打出一套套各具特色的精准“组合拳”后,秦巴山区一举实现精准减贫45.4万人,眼下又向着2015年减贫43.4万人的年度目标继续发力。

 

(制图:陈昊)

“穷人‘点菜’、政府‘下厨’,因户施策成为扶贫新方向。”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称,2014年以来,四川突出到村到户精准帮扶,选最贫困村、最困难户和最急需办的事,驻村逐户制定差异化、个性化帮扶方案和措施,实行“菜单式”扶持,精准扶贫创新实践遍地开花——

广元市青川县马公乡在全省较早探索的“四步两公开”、“五个一”、“六到户”等精准扶贫做法,引起国务院扶贫办关注;

达州市将精准扶持作为年度“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增收项目到村到户、信贷支持到户等13项精准扶持到村到户措施;

巴中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农村廉租房,让住房困难户有望实现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南充市与各县(市、区)签订减贫目标责任书,规划到村、落实到人,做到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清楚明白……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马蹄乡幸福美丽新村风貌。(古蔺县委办供图)

2015年,四川的目标征程清晰可见:锁定精准扶贫主攻方向,实现再减贫109万人,占全国减贫人数逾10%,建立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体系。这意味着,四川近500万贫困群众每户都将有专属的脱贫良策。

7月7日至8日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确保全省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决战全面小康动员令已经发出,全力精准扶贫冲锋号已经吹响。在四川,广大干部群众正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奋力夺取扶贫攻坚全面胜利。

原标题:四川聚力精准扶贫 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