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近日,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经开区党群部组织人员赴新桥乡、护安镇、奎阁街道围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现状、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内容,对全区49个基层党组织展开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一)完善领导机制,落实学习制度
各基层党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一月一次集中学习,以工作例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及“三会一课”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定期召开群众会议制度,按照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以社区、村小组为单位召开群众会。通过召开群众会的方式,一是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定广大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宣传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四川省村务公开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努力培养群众的法治意识,让群众自觉遵法、守法、护法,为构建平安院坝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三是传授农村实用技术。通过利用综合文化站、文化院坝等资源,观看远教光碟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学习,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向群众通报区内实施的重大项目和各级党委、政府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情况,以及村级重要事务和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干部履职情况等。五是收集并梳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协调相关部门想办法解决,并尽快给出反馈意见。
(二)加强阵地建设,夯实教育队伍
全区2个乡镇1个街道都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文化站设备齐全,并由分管组织副书记兼任宣传委员,负责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行政村均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鹅凤村、拱桥村、双碑村、伏岩村由上级拨付。
目前,全区共有33个村建有设施完备的文化广播室,共建成农家书屋44个,每个农家书屋均配备书柜、共有图书4万余册、报纸、期刊10余种,为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区始终坚持择优原则,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明白人”,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的致富“能人”,甘愿吃亏、甘心奉献的“热心人”选拔进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同时,注重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外出返乡务工优秀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生产发展能手作为基层后备干部人选,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原则,经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确定等程序,采取动态管理、定期培训、实践锻炼等办法,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需求的基层后备干部队伍。
(三)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
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一是利用文明创建、“四好村”创建等活动为载体,针对一些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做好宣传发动和说服解释工作、力求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获得了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提高了基层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可度。二是组织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通过建设文化墙、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倡议书,印发明白纸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将移风易俗列入农民夜校、院坝会等必讲主题,定期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专题教育,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在脱贫攻坚中开展“扶贫先扶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大力塑造和宣传“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产业扶贫等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基层扶贫干部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营造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一些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同步推进“文化惠民”和“网络扶贫”行动计划,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为抓手,以文化活动开展为平台,加大文化供给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加快网络扶智进度,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创业。
二、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局面,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发展是第一要务”已经形成普遍共识,一些基层主要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布置工作只强调经济建设,考核工作只重经济指标,解决问题只靠经济手段,使得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边缘化的不利境地。在农村中,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晓率较低、满意度不高、支持率不足,基层党组织的某些工作环节不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形不成系列。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的宣传阵地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正在日益萎缩,即便是有阵地也是设备陈旧、利用率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传统的开会来传达文件精神,说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专家讲座、重要会议实况或录像、组织大家学习收看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只组织学习不组织实践活动,很少通过用身边的人和事来引导党员干部。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落后。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出现下降趋势,年龄呈现老化现象,队伍后继乏人和人才断档现象较严重。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与新时期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地区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阵地建设和基础投入不足。
三、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育队伍
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的主导力量。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做好教育队伍的规划和培训工作。首先,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其次,优化选拔程序,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良好、文化素质深厚、业务知识扎实、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当中;最后,强化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组织管理,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二)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创新教育内容,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第一,必须以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为落脚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农民群体因其自身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以及受到农村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在面临心理负担、精神压力的时候,常常会以极端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心理困难。第三,进行创新诚信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按照新的要求,对相关教育内容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充实和完善,达到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目的。
(三)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需求
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时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言传身教,真正体现其先进性,在教育工作中发挥榜样作用。其次,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后,要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传达农民群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成为农民群众自由交流的平台,推动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村网络的管理维护,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传播快、信息量大等特点,来拓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维度,从而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嵌入
首先,加强对农民的民主与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农民表达自己合理的民主诉求,使用正确的方法途径保障自身的合法权利;激发农民参与基层民主政治活动的热情,提高农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其次,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传统道德教育,使农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心理和民族习惯。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在农村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帮助农民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情趣,形成新社会、新农村、新农民的崭新面貌。最后,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加强农民的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农民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