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动态  >  学习交流  

德阳市党政代表团来雅调研灾后重建工作

2015-11-05 15:39:58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覃贻花

叶壮、蒲波在芦山县龙门乡调研古镇新街建设情况  记者张毅

雅安日报讯 11月4日上午,省政府副省长、市委书记叶壮同德阳市委书记蒲波率领的德阳市党政代表团赴芦山县调研灾后重建工作,看望慰问援建工作者代表。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对口援建芦山县以来,德阳市秉承“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理念,坚持硬件与软件并进、“输血”与“造血”并重、重建与发展并举的原则,创新援建方式,开展全方位合作,建立“6+1”对口援建工作机制,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给予芦山大力支持。特别是突出产业援建,相继为芦山搭建各类产业推介平台和人才培训平台,有力地推动了芦山灾后产业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四川琪雅服装有限公司、德阳大桥等一批烙有“德阳”印记的援建项目迅速矗立在芦山大地,雅安和德阳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对口援建也正向着对口合作纵深推进。


调研中,叶壮、蒲波一行先后深入飞仙关镇北场镇古道木韵安置点,龙门乡德阳大桥、古镇新街、龙门洞—围塔漏斗景区游客中心,四川琪雅服装有限公司等地,实地了解重建项目进展及功能发挥情况。


横跨玉溪河,连接龙门乡青龙场村和古城村的德阳大桥,大幅提升了当地的交通条件和群众的出行能力。桥头一块3米多高的大理石上,“德阳大桥”四个红色大字不仅见证着德芦友谊,更铭刻着芦山广大干部群众对德阳的感恩之情。“感谢德阳市委、市政府和德阳人民的无私援建,你们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给您表演一段自己编的快板!”“快请尝尝我们自家种的花生!”……听说对口援建市的市委书记来了,村民们高兴地围拢过来,用自编自写的快板和感恩诗向援建亲人表达感激之情。蒲波与大家亲切交谈,了解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他说,看到乡亲们幸福的笑脸和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们也感到十分高兴。灾区干部群众的笑脸和认可,就是对我们援建工作最大的褒奖。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援建工作做得更好。


灾后重建中,龙门乡按照打造川西特色旅游古镇的定位,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目标,着力将青龙场村建设成为集古镇特色、红色文化、茶马文化、田园景观、自然景观、生态体验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小镇。目前,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古镇新街已开始展露新颜。叶壮、蒲波一行走进古镇新街,详细了解其规划、建设、产业培育等情况。看到小组团、院落式、田园化,家家有铺面、户户都临街的受灾群众新居,蒲波感慨地说,雅安灾后重建取得的成绩让人敬佩。特别是龙门乡的重建,规划设计起点高、有特色,建设速度快、质量高,集中展示了雅安灾后重建的水平。


在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由德阳企业投资的四川琪雅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200多名工人正在5条生产线上抓紧生产定制服装。蒲波仔细询问企业生产流程、设备配置、员工培训及生活情况。他希望企业要抓住灾后重建有利时机,精心组织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既为灾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又为增强芦山长远发展的“造血功能”作出积极贡献。


看望慰问德阳援建工作者代表时,蒲波说,对口援建芦山是省委、省政府对德阳的充分信任,也是德阳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年多来,德阳优质高效地推进了援建各项工作,得到了援建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德雅两地各级党委、政府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参建人员和灾区人民心手相携、团结拼搏、不懈努力的结果。德阳全体援建工作者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不负重托、履职尽责,克难攻坚、善始善终,把援建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好,让受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使援建工作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德阳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芦山的人才、智力、管理、发展支持,推动芦山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扩展交流范围、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提升与雅安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携手并进,促进两市共同繁荣、持续发展,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厚望,以及德雅两市人民共同的期望。


德阳市委常委蒋建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对口援建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前线指挥部指挥长于廷哲;雅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戴华强,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