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从创新发展中获取强大动力

2015-11-11 13:16:3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覃贻花

编者按

日前,省委宣传部在蓉召开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等开展交流讨论。本刊摘录部分专家学者观点,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赵英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首个 “百年梦想”的重要决定。提出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不彰显着创新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突出了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我们党从战略全局高度,顺应时代潮流,针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针对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并给出了未来五年实施创新发展的路线图。这要求我们抓住重点、协调推进。既要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新动力;也要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大数据战略,拓展发展新空间和经济增长点。既要抓重大、抓尖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战略制高点;也要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既要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也要构建发展新体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动力。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决胜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

□盛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央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全面推进发展方式转型的根本导向。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后,基本完成了经济起飞阶段或者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任务,开始向成熟阶段过渡。如果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则正在由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在新的发展阶段,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过去那种由要素驱动、非均衡发展、高消耗和高排放、有选择的开放、分享度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向创新驱动、协调平衡、绿色低碳、全面开放、共建分享的发展方式转变。

对四川而言,由于产业更多集中在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破解经济转型升级难题,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展开,将其作为破解转型发展难题的钥匙,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川所处的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任务、能够发挥的潜力和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应有的担当,决定了推进产业升级,具有特定的使命和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定力要足、力度要大、速度要快、水平要高。一是低端产业占比大,调整的阵痛更大一些,需要有更大决心和勇气;二是人均产值较低,调整中需要速度更快一些,能够为全面小康提供更强支撑;三是建设经济强省任务重,需要在这一时期实现跨越,争取在更多领域成为领跑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推进产业升级,面临三大突出矛盾:首先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条件下,为稳增长将延迟结构调整。其次是在大多数企业资金实力弱的条件下,为增加投入将使负债比例上升。第三是在支持产业升级的体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条件下,为推进产业升级将使各方面不适应。破解这些矛盾,要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在保持适当速度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产业的高度化,甚至为调结构牺牲一点速度;要充分借助国家赋予我省多项改革试验的机遇,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释放各种要素的潜力,为产业升级开辟道路;要加快开放步伐,借助开放倒逼各领域改革,借助开放吸纳国内外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形成内外共同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动力。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院长)

切实担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责任

□裴泽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发展一词出现90多次。新形势下,各级党委要坚定树立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切实担负起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中央重大战略判断和重大发展布局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整体功能和能力水平。

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6条基本原则之一。从领导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要善于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改革发展中,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努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和涉及群众切实利益问题的协商能力,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指数和主人翁意识。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各级党组织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精神,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提高不同领域、行业、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开拓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把人才积聚在党的周围。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党的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巨大组织优势。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些都对人才强国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为各级党委加强人才工作提供了目标导向。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本身蕴含着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同时体现着党依法执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我们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