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实现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同向同行、协调协同推进的必然要求与应然状态,是充分激发党建优势以推进业务发展的优势转化过程。当前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已取得显著实践成效,但尚存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挖掘不深入、视野不宽阔、格局不到位的实然困境。因此,需要着眼于未来,探究把握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趋向,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良性运转状态。
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维度
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必然。机关党建工作的根脉在基层。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机关党建工作成为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重点关涉领域。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意见,均指向了机关党建与业务需衔接需融合的实践紧迫性。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确定了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也强调了机关党建业务结合的实践必要性,指明了机关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向。各地聚焦机关具体发展实际,研判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与焦点问题,尤其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深入贯彻党的政策要求,制定了具体细化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注重“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使机关党建和业务发展深度融合获得了大成绩、取得了新进展、总结了新经验。
强化党的领导促进事业发展的实践必然。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进的引擎和动力。机关党建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机关部门业务发展的方向引领,是实现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等优势的政治资源,是助力形成党建总体合力进而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事业整体推进和发展的关键和保障性工作。各地在明晰机关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注重强化机关党建工作,重视党建的引领服务作用,着力激发党建的隐性和显性优势。在党的建设上,注重建设队伍,逐步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在服务中心上,厘清业务工作短板,拓宽机关党建围绕业务工作为中心的视野,着力打造区域性机关党建、联动性机关党建、合作型机关党建,形成全面性、全方位、圈层式的党建合力与整体优势,以区域性经济发展带动形成大发展格局,为破解不平衡不协调发展难题,促进事业整体推进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实现深度融合聚焦业务工作的实践必然。机关党建工作具有特殊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使命,即围绕中心、建设队伍和服务群众,核心是围绕中心。围绕中心即机关党建工作要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围绕业务工作开展机关党建,为业务发展提思路、把方向、谋大局,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业务发展提质增效,机关党建的内在要求为开展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而在践行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要求的过程中,党建是党建、业务是业务互不牵涉的“两张皮”现象,制约了党建优势的有效发挥,成为阻碍机关党建工作开展的实践难题。在明确党中央对于机关党建工作的清晰定位前提下,需要着力寻求机关党建与业务的衔接融合点,厘清“两张皮”现象的内因,实现以党建促业务提升,以业务发展彰显党建优势的良性发展态势。
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困境维度
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挖掘不深入。一是在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找寻上,处于党建主动但业务被动的状态。党建与业务主动性发挥不匹配,即党建在寻求业务发展衔接上,着力发挥主动性、示范性,建设队伍以服务中心工作,但业务主动性稍显欠缺,在业务工作面临重大难题和困境中,不注重从党建维度理思路、找破解方法,使得党建与业务在结合点上交叉不深,融合不透。二是在机关党建工作品牌打造上,处于有亮点但缺提升的自满状态。党建品牌打造是机关党建做实做深的重要体现,在具体实践中,机关单位注重党建亮点找寻和品牌打造,但面临有成效难称亮点、有亮点难称品牌、有品牌难以推广的窘境。直接原因在于重业务、轻党建,对于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成效不能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满足于已有成绩,使得成效与亮点浮于表面、走不深入。客观原因在于机关党建工作人手缺失,致使亮点品牌没有充足的人员、时间进行深入打磨,使机关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不了精品,产生不了示范。
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视野不宽阔。一是方法找寻上视野不宽阔。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方法不多,多传统,重依赖,找到党建与业务衔接融合的结合点后,不注重延伸拓宽,造成“点好面不宽”的现象,致使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有深度无广度。二是资源梳理上视野不宽阔。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中,对于优势资源梳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等,党建把方向、谋大局的功能作用尚未全方位激发,机关党支部、党小组之间的联动不足,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党建优势未能形成合力。三是载体创新上视野不宽阔。当前机关党建工作注重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党校等新媒体打造和运用,创设了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汇的新型隐形空间,但新媒体在内容设置上存在不生动、不具体、不接地气的问题,尚未实现与党员干部、业务发展需求的有效互动,呈现出有载体平台创新之举动,但无载体有效运用之行动的状态。
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格局不到位。一是“关起门来搞党建”,单个部门点状式发展。就机关单位内部来说,注重探寻本单位党建与业务衔接融合的方法,与其他单位或部门沟通交流少,经验互鉴少,致使机关党建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呈现出点状式的小党建工作方式,形成不了示范,辐射力有限。二是“孤立化搞党建”,区域性散点式发展。就机关单位外部来说,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缺乏联动,造成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差异化发展,区域性散点未能有效串联,未能将散点式发展为网状式合力,使得机关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呈现出不平衡、不协调之态,难以形成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大联动发展格局。
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维度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要聚焦到品牌打造上。党建与业务融合规律总结及品牌推广是机关党建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总结提炼机关党建实践中的创新经验,不断上升为规律性认识,使其能够长久发挥作用。”一要注重已有成效归纳提升,将成效亮点上升为品牌。梳理整合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成效,将碎片化、零散化的成效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为基本经验,奠定党建工作品牌打造的基础。同时注重整合机关党建人员优势,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已有成效进行亮点提取和理论拔升,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成效提升为品牌。二要注重现有品牌的精品打造,强化品牌示范辐射力。部分机关单位虽然已经形成党建工作品牌,但称不上精品,形成不了示范,因此需要将党建与业务结合点进行深入理论思考和实践检验,在理论上提升党建品牌的高度,在实践中增强党建品牌的深度,将个性的机关单位党建品牌打造成为具有共性、示范性和辐射力的精品。三要注重党建品牌打造的经验总结,把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规律。党建品牌打造要注重回头看,梳理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发展脉络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注重向下看,根据党建总体要求以及业务工作重心的转变,及时更新优化党建品牌;要向前看,把握党员、机关干部以及业务工作需求的转变趋向,提升党建品牌内容的持续性、预见性和前瞻性。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要落脚到服务群众上。服务群众是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外化窗口,是机关党建工作的实践落脚点。一要明确结合点以服务群众。注重将党的宗旨意识与机关单位的功能定位充分交叉融合,将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聚合于人民群众需求,实现围绕中心建设队伍,建设队伍以服务群众的目标要求,将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聚焦在促发展、惠民生上。二要梳理资源以服务群众。注重梳理机关党建人员、组织和载体优势,依据党员年龄、兴趣特长、工作能力以规范设置党小组,突出党建服务功能,激发党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引领示范,充分调动力量,走基层、下网格,广泛收集信息,及时了解动态,接近群众,解决难题,提高机关党建工作质效。三要载体创新以服务群众。提高新媒体运用效能的最大化,以载体创新建立机关党建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聆听群众诉求,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快捷化。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务信息网等平台,积极构建信息收集与问题反馈渠道,广泛吸纳群众意见建议,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要拓展到事业发展上。机关党建工作只有提升格局,才能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纵深感与协同度。一要注重开门搞党建。将视野放宽,积极向其他单位和部门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将眼界放高,不仅要提升本部门业务发展,更要强化以机关带系统,激发整体合力,进而以宽视野和高眼光建设开放交流型、互鉴互补式机关党建。二要注重整体性搞党建。实现机关单位部门之间的整体协同,强化资源整合与合作机制构建,实现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将机关单位党建工作亮点串联成为区域性网状式党建品牌,实现机关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的平衡性与协调度。注重跨区域协同,聚焦区域性发展难题,充分激发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整体优势合力,形成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促进事业联动发展的大格局。
作者
刘吕红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 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