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孙平: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2015-11-20 14:52:2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覃贻花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为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学用讲话的示范带动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今年以来开展了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学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成果征集展示活动。现陆续予以展示交流。


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孙平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创了我国在新时期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及金融机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资金需求巨大,金融支持是其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其中,政策性金融以其独特性质和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导带动作用。但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影响政策性金融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的制约因素,希望政府部门在资金来源及分支机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给予支持。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和主要内容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和东盟期间分别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正式成为我国在新常态下的重要国家战略。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

“一带一路”既是对古丝绸之路和平、友谊传统的历史传承,又被赋予新的时代气息、内涵和内容。首先,“一带一路”在空间上大大超过了古丝绸之路,开创了我国全面开放、深化合作的新格局。它发端于中国,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包括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65个国家(包括中国),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总量的63%和29%。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开放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体现在参与成员上。对外,“一带一路”基于但不限于沿线65个国家,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自愿参与,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对内,不仅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且推动地方政府“走出去”,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体系。第二,体现在合作机制上。“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新设机制,更不是对现有合作机制和倡议的替代,而是充分依靠现有的双多边合作机制,比如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以及正在推进过程中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推动各国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第三,体现在建设内容上。“一带”主要是陆路,“一路”主要是海路,二者各有侧重,又融为一体,形成海陆统筹、“两翼”并举之势,且与我国之前提出的互联互通、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东盟自贸区、亚欧大陆桥、非洲“三网一化”建设等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统一于中国对外开放整体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设施联通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而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前仅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将高达7300亿美元。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政府财力有限,加之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发展相对缓慢,整体跨境金融合作层次较低,普遍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亟需外部金融力量的支持。

共2条12下一页尾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