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2019-12-05 10:26:45
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李仕丽

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李军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篇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经典文献,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一次伟大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一篇系统的制度现代化宣言,是国际共运史上一篇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决定,是新中国70年来一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顶层设计书和规划图。

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一)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制度治理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现代化社会化工业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虚伪性,提出要建立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和真正的责任制;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普遍的公共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治理理论,是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二)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中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宝贵经验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与土壤之中,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制度文明和德治法制文化相契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发展创新的重大制度成果,是中国稳定持续高增长的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稳定奇迹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新性地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全面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全面改革开放的同时,完善了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相结合、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服务型政府制度,完善了加强和改善民生的民生保障制度,完善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依法治国制度体系与法律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极大丰富与发展,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主体基础。

(三)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改革开放重大措施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八项规定为切口推进了反腐败斗争,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原则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完善了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新格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和斗争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推进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了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取得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新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与巨大优越性,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信念。

(四)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提出了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任务。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当家做主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完善广泛多层制度化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和基层民主制度;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体化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建设,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文化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稳定秩序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满足世界人民对公平公正国际新秩序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五)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总结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治理经验、深刻批判性反思西方制度治理弊端与部分发展中国家治理乱象的重大理论成果。

在现代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中,注重完善人民主权制度和宪法法律制度,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和政府治理体系,完善多元共治体系和政社合作伙伴关系制度,以制度现代化保障产业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成果,是现代化过程中加强国家治理的重要经验。

(六)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不断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弥补当前制度治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措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结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结合,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发挥人民群众活力积极性创造力的结合,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结合,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制度协同效应最大化、制度的利益包容性最大化、制度的正外部性溢出最大化。不断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还要补短板、强弱项。只有正视问题,弥补薄弱环节,补齐制度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近期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又要重点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提升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的治理能力。

中期目标是到2035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是要配合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完善创新型国家制度、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和现代社会治理制度等。

长期目标是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体现,从而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

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根本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充分发展人民民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要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要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

我们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完善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要抓紧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及时总结上海自贸区等自贸区改革、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成功经验,完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制度,完善创新型国家制度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要完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健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三)遵守和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

我们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和坚决维护制度,提高制度治理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确保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提升制度意识,完善制度文化,优化制度执行流程与规则,完善制度执行监督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提升广大干部的制度执行能力与治理能力,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培育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