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动态  >  学习交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书笔记摘编6

2015-12-10 10:47:52
来源:本站
编辑:覃贻花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书笔记摘编(之六

  以敬畏之心服务人民

  ——学习《习近平用典》之“敬民篇”有感

  中共渠县县委常委 宣传部长 肖启文

  “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2012年11月15日,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以清新质朴的话语,以真挚赤诚的为民情怀,打动了无数国人。

  近日阅读《习近平用典》一书,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视野广阔、启迪智慧的好书,全书由六大部分、135个典故组成,内容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分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13个篇章。“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其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执着热爱,对神州十三亿人民的拳拳之心从字里行间缓缓流淌,激荡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一个个精辟典故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升腾起来,凝聚着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雄韬伟略,焕发着新生的光彩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要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倾听群众的呼声必将被群众抛弃,忽视人民的力量必将被人民的汪洋淹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秦者,秦也,非六国也”,秦国金城汤池,为何在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声呐喊中轰然倒塌?横扫六国的铁骑为何在群众的锄头前不堪一击?“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暴政毁掉秦国,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淹没了秦国。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执意向第三等级征税,无视第三等级改革的呼声,最终在革命的浪潮中丧失政权,人头落地。败退台湾后,国民党的一些高级将领说过,国民党蒋介石不是输在共产党毛泽东手上,而是输在他们自己手上,因为他们脱离群众,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抛弃了国民党。“视民知治不”执政者应将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施政得失的重要标准。基层党员干部更要多俯下身子,到群众中间去,田间地头看看,房前屋后去转转,看群众生活好不好,问问群众满不满意。政策科学、合乎实际,民众便安居乐业、欢欣鼓舞;反之,民众便会怨声载道,政策就必须做出调整,确保人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伤害,以此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

  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法宝。“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解放战争初期,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华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占有大片的土地,共产党占有大片的人心。结果我们胜利了。我们党90多年的峥嵘岁月,虽然经历过多个历史阶段,但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群众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因此,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员为人处世最基本的思维底线和行动底线,是领导干部为政一方的基本操守。“为人民服务”既是共产党员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与其他阶级社会的重要区别。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总书记指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造福。将“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作为检验我们的一切努力的标尺。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对人民公仆的赞颂,就是我们转变作风的动力。老百姓仇官仇富,其实是看不惯耀武扬威、作威作福的嘴脸,恨的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态度,怨的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作风。君不见,北京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君不见,兰考十万民众倾城送焦裕禄。人们会永远牢记那些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人民公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是最敏感的末梢神经,是我们党扎根群众沃土中的千万条根须,要时时刻刻牵挂群众,对人民群众要有真感情、仁爱之心、关爱之心,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什么、他们期盼什么,实实在在为他们谋福利。及时、妥善处理好“一枝”“一叶”,收获的就是一片森林。老百姓对清正廉洁的呼唤,就是我们的道德坚守。习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谆谆教导,细致入微,要求基层党员拧紧总开关、筑牢思想篱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民为邦之本,爱民敬民,方能固国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民敬民既是对儒家“民贵君轻”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更为传统思想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阅读这本书,我们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惊异习总书记的博大仁慈的胸怀--时时刻刻将人民的冷暖装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