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15-05-05 14:22:31
来源:本站
编辑:蓝天

  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李忠杰

  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今天有关方面在四川召开纪念邓小平同志的理论研讨会,很有意义。

  邓小平同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上、乃至一定程度在人类的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外,邓小平同志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和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改变了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最根本的,就是要重温邓小平同志的功绩和思想,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一,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主要倡导者。正是在邓小平等同志推动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使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国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使中国人民得到了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社会生活又出现了一些复杂问题,“改革疲劳症”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和蔓延。面向未来,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很多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邓小平同志当年一再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充分展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

  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既需要坚强意志,也需要领导艺术。尤其要提高统筹驾驭这一巨大系统工程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要提高科学化水平,治国理政要提高科学化水平,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提高科学化水平。

  第二,继续坚定不移解放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倡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努力把我们的思想从长期形成的“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对社会主义某些并不科学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中解放出来。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能不能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联系在一起。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我们就不可能提出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就不可能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党和国家事业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继续解放思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也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真理。每一阶段的认识都向绝对真理的长河逼近了一步,但任何阶段都不可能穷尽发现和发展真理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有很多新问题要解决。如果思想上抱残守缺,没有创新的精神,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一定要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思想能够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而不断拓展、不断升华。

  第三,继续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邓小平同志以广阔的视野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抓住当代世界发展的大潮流,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进而提出了解决国际问题的一系列大思路、大政策,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要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战略思想,为我们3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处于相对弱势,现在,逐渐转为相对强势;我们过去的综合国力比较差,现在我们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原来我们说话份量较轻,现在我们说话全世界都很关注,甚至我们打个喷嚏,外国人都要琢磨:中国人是感冒了,还是生气了?这样一种历史地位的变化,对我们是好事,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国际战略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博弈的过程,既需要坚强的意志,又需要理智的头脑,还需要高超的艺术。怎样更加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复杂形势?怎样处理好与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应对国际挑战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怎样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加以注意。

  第四,继续坚定不移把党自身建设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他认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同时强调: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针对党内存在的严重问题,他大声疾呼:“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

  邓小平同志领导解决了党的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上一系列紧迫而重要的问题。他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等重要讲话,深刻剖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上的各种弊端,提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要坚决废除对党内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大力发扬党内民主,活跃党内生活,保障党员权利。要切实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

  30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多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规模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党内也始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不断滋长蔓延。所以,党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抓好党的建设,使党和国家经得起任何风险和考验的挑战。

  李忠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等;多个大学的兼职教授。曾在中央党校工作近20年,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7年。2003年调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至今,主要负责科研管理、重大事件和人物纪念、全国地方党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