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试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2015-05-05 14:29:06
来源:本站
编辑:蓝天

  试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唐永进


  
  窃以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再三思索,反复推敲的根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而言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之形成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不争的史实。这一史实形成幼年的社会主义同成熟的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的局面。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赶上并最终超过资本主义,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优越性?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直接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这无疑增加了“中国道路”的漫长、复杂、艰苦。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毛泽东引领下迈出步伐!令人遗憾的是,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起初是照搬苏联模式,继后由于“左”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我们错误地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制定了一条“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错误的基本路线,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甚至误入“文化大革命”的深渊。
  
  “三落”后第三次“站起”的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经过不懈探索,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之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不先后归纳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首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最积极、最革命、最活跃因素之基本原理的继承,另一方面对发展相对滞后、急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中国初级阶段之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其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
  
  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邓小平一方面重申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肯定物质利益原则;主张容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其示范作用,带动全国人民富裕。另一方面,他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邓小平晚年就“共同富裕”强调三点:首先,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涵,当代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的制度保证,因此不能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 。其次,倘若中国未能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失败或变质的社会主义——“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 。第三,如果不能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社会主义”也搞不成——因为贫富分化乃至悬殊,必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之继承发展
  
  在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感召下,勤劳务实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21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人民富裕程度进一步提高。虽然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改革开放成果全民共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贫富差距仍然明显超过了合理的界限。从总体上审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有艰难曲折的路要走。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都凸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呼吸、同命运,把满足全中国人民的全面需求和促进全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还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美好未来的期盼,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将其内涵界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由于符合中国绝大多数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愿望,一经提出,迅速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延伸十八大精神,确定了“……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总之,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这与当代中国绝大多数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共同梦想高度契合。我们深信,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为“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全国各族人民共聚中国力量,只要上下一心,开拓进取,坚持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唐永进,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四川省政府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特约研究员。
  
  先后主持、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四川省委、省政府重大课题、四川省社科规划课题、四川省软科学课题30多项;合作撰写、出版专著30多部;在《人民日报》、《了望》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先后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奖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