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邓小平的时代智慧

2015-05-05 14:30:39
来源:本站
编辑:蓝天

  邓小平的时代智慧
  
  吴玉华


  
  邓小平作为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和战略家,他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的思想,充满着时代的智慧,他所做出的战略抉择,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他既属于那个时代,同时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准确的时代判断 指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邓小平进行理论创新的客观基础。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深邃的思考把握国情,对时代特征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放眼于世界的发展趋势。邓小平敏锐地抓住时代发展中出现的新特征,把和平与发展看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论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是邓小平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对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做出的深刻揭示;另一方面则阐明了国际环境总体对中国有利,我们可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加快发展自己。
  
  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邓小平对中国的国情做出了科学的判断,“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曾经进行过探索但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从时代的高度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创立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从客观实际出发,准确地对时代的主题和中国的国情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和概括,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用新的思想和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正如毛泽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一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同样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个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已经为中国后来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二、宽阔的时代视野 揭示社会主义的科学本质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要从理论层面科学地界定社会主义的科学本质,可以这样说,能否从时代高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成为了能否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为此,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给予了科学而清晰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真谛,
  
  归根到底,就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的本
  
  质与共同富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深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廓清了有关社会主义的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三、非凡的时代气魄 开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新时期
  
  邓小平总是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做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重大决策,他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胆识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展现出了推动改革开放的气魄与勇气。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阐明了改革的性质,强调改革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体制中的种种弊端,他认为“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个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改革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也就是通过改革的途径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种种障碍,释放生产力的巨大活力,从而达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成功地探索到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
  
  发展的正确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四、关键的时代抉择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站在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高度,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深刻阐明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极端必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邓小平以他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把握住了这个重要的时代特点,非常鲜明地提出在我国必须建立适应这种时代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胆略澄清了对待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他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邓小平的这个思想,为在我国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中国后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邓小平这个战略抉择的极端重要性。
  
  五、先进的时代意识 构建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基础
  
  制度建设,事关国家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他多次强调,“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明确提出,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们国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邓小平对我国制度建设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制度建设的目标选择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特别强调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他认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发展与完善必须围绕这些目标进行。
  
  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学习和坚持邓小平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对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吴玉华 男, 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后在凉山州委党校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现任中共凉山州委党校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哲学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