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以民为本 为民务实

2020-09-04 15:29:34
来源:屏山县卫生健康局
编辑:周濛

以民为本 为民务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进一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的思想明灯,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把这部重要著作学以致用,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要深刻领会其中饱含历史性、指导性和先进性的理论创新成果,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在工作上为人民造福、为国家奉献的原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充分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永远宗旨,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重要体现,只有树立了这个观念,我们才能明确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永远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要有崇高的政治理想追求,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疑是这个追求的最好体现。从1921年7月1日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付出了无数的流血牺牲。不管是艰苦的革命年代,还是到了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代,让人民当家做主,过上安定美满的新生活,一直都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里曾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无疑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发展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伟大篇章,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广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2月28日中共第十九届三中全体会议的讲话明确提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要求广大的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实际、踏实敬业,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牢牢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力解决群众最在意、最紧迫的问题,多做暖民心、稳民心、聚民心的实事,不断造福于民。

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人民是历史的缔造者,江河滚滚、长风破浪,国家的每一次成长和飞越,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所凝结的结晶,都离不开人民的辛勤付出和顽强拼搏。新时代的共产党,更应该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和范围地团结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14亿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聚在一起,形成同心同德,同频共振的磅礴力量。要密切保持同人民的血脉联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的自觉行动,做到和人民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汇。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一发展的根本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的蓝图。

践行理想 人民至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共产党人要实实在在要做的事情。在当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觉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成为历史了。究其原因是没有树立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没有对无产阶级的事业形成坚定的信念,没有真正的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时代在变,我们的崇高理想不能变,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好人民的公仆。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都应该牢记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坚持人民至上,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鞭策着我们前进,让人民过好好日子,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都应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