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细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这条主线,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人民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抗日年代,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统一战线,抵抗日寇的侵略,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解放时期,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让全国人民翻身做主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时刻都要注意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领导全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昭示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夺取政权、长期执政的坚强后盾。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深有感触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井冈山时期,我们党领导工农武装革命,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我们党发动群众、壮大力量,依靠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决战决胜,依靠人民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孟良崮战役的担架队到淮海战役的运粮车,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的“大包干”,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民力量。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我们党依靠人民成功经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等重大考验,战胜了国际风波、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等诸多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让中国故事传遍全球,让中国声音响彻世界,让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装着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却唯独没有自己,这种“无我”的状态,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在脱贫攻坚中,总书记在凉山州考察时说道:“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人民万从一心,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感染者上到91岁的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婴儿,我们党从未放弃任何一位感染者的救治。在今年的防汛救灾中,党旗始终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堤坝就是生命线,誓与洪水共进退,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诗句凝练,字有千钧,这背后,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徘徊、觉醒、奋发、斗争直至再创辉煌的壮阔历史,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浩然正气与家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