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动态  >  党史学习教育  

【四川宣讲大赛】四川省首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第二片区复赛亮点多

2021-09-30 09:38:43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周濛

传承红色文化 丰富表达载体 四川省首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第二片区复赛亮点多

9月28日9时,“铭记百年路 奋进新征程”四川省首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第二片区复赛在广安拉开帷幕。来自广安市、遂宁市、南充市、达州市、巴中市等5地的10名参赛选手,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生动通俗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宣讲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为观众们带来一堂特别的党史课。

当天的比赛,由主题宣讲、即兴宣讲两部分组成。10位选手大多来自基层单位,他们中有讲解员、驻村干部、也有人民教师、文艺工作者、记者等。

“毛主席在延安,写下为人民服务……”来自南充市仪陇县委党校的汪瑶,所讲述的主题是《张思德平凡人生的殷实价值》,在正式宣讲前,她先唱了一首《为人民服务》,由此道出仪陇籍革命战士张思德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只做事,不吭声,嘴巴都长别人身上。’是毛主席对张思德的评价。”在汪瑶的深情讲述中,一个默默奉献、埋头干事的革命战士形象跃然眼前。张思德为救战友而牺牲,年仅29岁,在其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的高贵品德。通过讲述张思德的故事,汪瑶进一步阐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考改变了一代代人的命运。“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时间回到1977年。”广安邓小平故里管理局讲解员李茜在宣讲《拐点,1977》时,以一组70年代和2021年的高考人数对比数据,引出1977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的故事。

“恢复高考,今年还来得及不?”作为广安本地人,李茜模仿邓小平说广安话,再现小平的音容笑貌。而当时考生参考时那些曲折而难忘的经历,也在李茜感情饱满的讲述中,引起现场观众情感共鸣。

在2分钟的即兴宣讲环节,选手们则将理论与传统文化结合。来自南充市蓬安县文化馆的魏德良用上了金钱板。

“他又当医生又教书,四川好人留美名……”魏德良抽中的题目是讲述自己身边的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及故事。一袭红大褂,脚穿黑布鞋的魏德良,手打金钱板,在台上即兴创作,讲述了自己身边一位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驻村干部的故事。

两个多小时里,10名选手轮番登台宣讲,受到台下观众热烈欢迎。最终,南充市仪陇县委党校汪瑶讲述的《张思德平凡人生的殷实价值》获得一等奖。

选手的宣讲,让武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世俊感慨颇深。“通过聆听宣讲,我们从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中,更加了解了邓小平、张思德、旷继勋等革命前辈,以及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等人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体会到了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主义为什么好。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要继续加强理论修养,创新载体形式,讲好中国故事。”

大赛评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李明泉则表示,“宣讲内容感人、情感细腻。选手们善于挖掘四川的红色文化资源,来讲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给人以丰富的启迪。”

“此次大赛既是全省基层理论学习,基层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将在推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比赛评委组组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裴泽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