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与认识社科组织建设运行规律
西南科技大学教授 张德明
职业原因,近日阅读了《我国社会科学组织建设运行状况与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刘仲平著)一书,颇受启发。该书系作者历时四年多时间,系统研究了我国数百个社科组织建设运行情况后,撰写的一部填补空白的专著。全书共五章、20余万字,100多个案例。在党中央加强群团组织和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这本书更有其特别的价值。
新世纪以来,以社会科学本身为研究对象已成一个学术热点,当然难度也很大。正如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英先生在序中所言,这些年“不仅优秀论文层出不穷,就是专著研究的深度也在不断拓展”。但真正有分量的东西并不多。该书站在学科前沿,系统梳理了我国社科组织建设历程和社科工作内涵,诠释了社科学科组织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构筑起社科组织建设理论构架,探讨中国社科事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实属难得。虽然该书有的阐释还不尽善尽美,甚至有对个别问题的表达略显生涩(因为许多问题本身是有待长期观察与探索的),然而,也确有数量可观的独特见地。该书的出版,对进一步促进我国乃至我省社科组织建设研究、丰富学术研究成果、拓宽研究视野、活跃学术气氛、倡导积极有效的学术发现、彰显独立的学术视界,以及通过社科成果客观、科学、有效地为科研和决策服务,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新的时代背景出发,以全新视角比较全面地讨论了社科组织建设的内涵与功能、运行状况及特点,多有新意;对社科组织建设与运行存在问题与原因的分析,客观准确,有独立的学术判断;对社科组织建设与工作成效提升途径的探索颇具匠心,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独特价值:
彰显文化立本。该书的主体对象虽然是我国社科组织建设运行,但内容涉及众多领域。作者在书中始终贯注一种文化理念,即:突出文化哲学在社科组织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从哲学高度审视组织建设种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构成、发展与运行规律。作者认为,新的学术背景下,社科组织建设本身应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然后才以一种恰当的观念形态与思想方法对已有的研究加以推进;通过特定文化环境、文化认识等方面的共振融合,形成社科组织建设运行的理论框架。
具有中国风格。该书书名很醒目地表达了写作价值趋向。社科组织建设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文明素质、管理水平等。在文化多元背景下研究社科组织管理,对推进人文社科研究整体繁荣发展意义重大。该书立足中国社科组织建设的本土实践,从课题申报、专题研究、成果评奖、智库建设、人才管理、平台建设等诸方面入手,揭示和描绘中国当代社科研究基本状况。特别指出了社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作者希望立足国际视野,让中国风格的社科组织建设运行更具国际水准和话语权。
研究深入扎实。该书内容充分体现了作者作为社科组织指导、管理者的强烈服务意识。为决策服务、为科研服务、为管理服务,这三大使命是社科机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作者以深沉的历史责任感,适应时代需要,提出一系列问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开创性和引导性。同时,作者以新时期社科发展新要求为背景,以社科组织建设特殊性为契入点,对组织建设在社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讨论,理论认识上有所创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特别是“运行状况与对策研究”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工作思路,有着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