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培养,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求在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近年来,社会环境治理备受各界广泛关注。社会环境优劣对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良好的社会心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树立理想信念、培育良好品德的重要外因。在思想道德教育视域下,社会环境大致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优化社会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有助于隐性引导未成年人形成稳定的心理结构、积极的思想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筑牢物质基底,滋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生根的土壤
物质环境或物质条件,是当今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和影响人们的思想。物质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影响强度取决于物质条件配备与场所设施配套。换句话说,物质条件是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才的硬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对未成年个体或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都离不开实施教育的现实场域。第一,大力创建文明校园,优化教育场地。校园是未成年人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校园文明是供给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滋养。一方面,要注重文明校园在量上的保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明涵养场域,实现德育影响全覆盖。尤其在中小学的硬件设施配套中,保证体育场面积和实验室数量,优化教室多媒体设施,及时更新图书馆图书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文明校园在质上的提升,重点打造省级及以上的文明校园建设。以优良的校风、校园文化、光荣传统以及名人校友先进事迹等营造学习风气,砥砺奋斗精神,开阔思维格局,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对崇高思想品德的价值追求。第二,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整合少年宫资源。遂宁市围绕《关于认真做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通知》《遂宁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遂宁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乡村少年宫建设和整合少年宫资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既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优化了资源配置,又释放出聚能效益,产生出一批值得大力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第三,助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课外辅助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加大财政投入,积极鼓励乡镇村建立相关机构,为全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供场所、设备、工具和基地等,缩小因办学条件产生的受教育者在物质条件上的差距问题,在社会面上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公正、教育资源互通共享。
二、营造精神风气,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氛围
思想道德的精神环境是通过理论、观念、文化习俗、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等因素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引导思想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与规范,能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能。这就需要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以整治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的风气为中心进行规范整治。在涵养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方面,注重利用主题党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因此,要利用好主题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答、征文比赛、观影报告、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营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氛围。把握住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现实可观可感的历史故事,再现场景、重温历史,以优秀的榜样来实现引导教育,赋予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丰富化和内涵化,致力于把未成年人培养成有情怀、有胸怀、有精神的新时代弄潮儿。在搭建健康文明的环境方面,一是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保障未成年学生在有制度、有规矩的环境中被熏陶;二是完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巡查协商制度。紧紧抓牢未成年人生活的场所,使未成年人在“风气正、习惯好、环境优”的场地学习和生活,规范未成年人的所见、所触。三是强化学校责任,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宣传教育。将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落实成常态化的制度,做到每项活动有校领导负责、有党员模范带头、有骨干教师带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用良好的道德风范激发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感,促进良好品格形成。同时,也要采取一系列对未成年人的行为监管机制,防止校园霸凌事件发生、不良风气的蔓延,使之能够在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思考和行动。
三、清朗网络空间,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风清气正、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是众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影响容易受影响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网民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容易受到不同思潮影响。要把青少年作为网上争夺人心的重点,根据不同网络平台、不同网络社群的特点制定工作方案,有的放矢做工作。要建设好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平台,创作更多青少年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把要讲的道理、情理、事实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要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团结带动更多青少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为此,必须要坚决加大各类媒体媒介内容整治,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一方面,不仅要加强思想引领,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内容,重在解放未成年人的思想和更新观念,关键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生动的网络信息,而且要健全媒体内容的管理体制,严抓严管,精抓精管;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相关娱乐项目登录实名制,重点治理“饭圈”乱象,加强违法惩治力度,提升行业自律。同时,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定期地针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媒介素养培训、网络伦理教育、网络科普活动、网络法治教育,以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根治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的不良思想倾向,防止违反社会公序良俗行为动向,引导其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依法上网。
(作者:何为,系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晓,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