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与阐释
2021年7月6日,在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
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阐明了“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党和国家新时代的中心任务的关键点阐述,我们能清晰地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提炼,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道路,更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建设模式。
二、“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式”理解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以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伟大成就,破除了西方极力推崇的普世哲学和通用政治体制的迷信,为全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借鉴和启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的“中国式”。
无论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还是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真理性的伟大创新实践,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式”的方案。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中国式”。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的国际政治局势巨变中,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全球滥觞的大背景下,做到了旗帜鲜明,传统永续,精神丰沛,包容世界,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建设上提供了指引和鉴戒。
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国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世界从仅有中国具备“动态清零”的条件和能力中,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力量,实现了“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可简单复制的中国式国家治理体系模式。
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的“中国式”。
中国共产党以建党的初心和使命出发,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历史性回答了发展依靠谁?为了谁?发展成果归谁所享?十八大以来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为世界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和路径。
六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的“中国式”。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到向全世界做出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再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七是,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新形态的“中国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处理好国家间关系、保持国际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格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