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天地  >  文稿  

五个牢牢把握 | 理论武装全党,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新奇迹

2022-11-17 15:56:15
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
编辑:张琳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从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到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具体而言就是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科学的思想理论,引领着非凡的伟大变革;伟大的实践探索,推动着理论创新的前行步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坚定信仰理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十八大以来,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和科学探索,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创新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了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在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时,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基于本国国情出发,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形成更好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远持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促进国民教育、精神文明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祖国大地上牢牢扎根。

“五个牢牢把握”其中之一是“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而言,其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形成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理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

其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艰难探索开辟出来的。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食洋不化,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中国人的事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创造些新的东西。

其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接续奋斗,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其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今天我们处于两个大变局中,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问题是时代之声,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必须要科学对待问题,懂得理论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其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本质看现象,不断提高一系列思维能力,把握好一系列复杂关系,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清主次矛盾,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维方法。

其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党,也是为全人类谋进步、为全世界谋大同的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六个坚持”,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与时俱进理论成果的根本要求,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其内蕴的道理学理哲理,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理论创新创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