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巴中追赶跨越

2016-05-06 10:16:21
来源:本站
编辑:李仕丽

  朱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开放发展作为“五大理念”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其实践,必将为巴中追赶跨越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深刻认识开放发展的新内涵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开放”还要作为一种新理念被提出来?是因为我们对开放有着更新、更深刻的时代内涵。全面理解“开放”概念应把握两个层次:第一,开放作为动词,反映的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行为;第二,开放作为形容词,表现的是一个程度,是一种理念。从哲学的层面讲,开放既是强调实践,更是突出主观认识。开放作为理念的提出,强调的不是行动而是思维。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将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我们有开放的思维,就能看到事物有着不同的一方面,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如果我们有开放的思维,就不会对不同观点加以简单的否定,这是一种包容思维。总体来讲,辩证思维和包容思维就是开放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

  客观上,理念上的明白源于思维上的透彻。开放发展强调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其内因与外因的变化,推动事物运动发展。如果我们通过矛盾运动因果原理分析看待巴中的发展,那么开放发展理念一定是解决巴中实际问题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比如,我们以开放理念看差异,有差异才有互补,有互补才有合作。基于这一理念,市委、市政府提出“开放合作,优势互补”。比如,我们以开放的理念看利益,“你之所得非我所失”,基于这一理念,市委、市政府提出“招商引资,企业发财我发展”。这些理念显然与巴中传统的发展理念有所不同,但这不是对传统理念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超越。

  切实增强开放发展的自信心

  开放发展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依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如今,这一规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只有开门搞建设,开放求发展,把自己的发展置于广阔的国际国内空间来谋划,才能获得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和理念,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赢得自身的充分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也只有在具体行动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十二五”以来,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走开放合作之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实行招商引资、引技和引智并举,创造出了许多合作共赢的增长点。大力开展成链式招商和集群式招商,中软集团等99个大中型企业落户巴中,2015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6亿元;积极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引导近30万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新签约项目92个,投资总额218亿元;务实开展精准招商,把四大重点成长型产业和石墨产业链作为主要方向,签约项目235个,投资总额574亿元。全市上下不断打开“山门”、敞开“心门”,向开放要活力,向市场要动力,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转型,开放型发展经济优势逐步形成,探索了一条贫困地区追赶跨越发展的好路子。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巴中对外开放取得的成绩是在总量小、起点低的情况下实现的,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纵向看成效很大,但横向比差距不小。目前,全市对外开放的领域还不宽,层次还不高,大开放大招商的理念不强。一些地方的一些部门还存在上冷下热、停步歇脚的现象。有的干部甚至对招商引资持抵制情绪,认为外企外资进入,挤压了本地发展空间,赚走了巴中人民的钱等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警觉与反思,应当切实增强开放发展的自信心,为巴中追赶跨越凝聚力量。

  坚决落实开放发展的新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开放发展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对外开放新常态。坚持双向开放,促进市域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彻底改变只引进来,不走出去的现状,一方面引进来发展自我,另一方面支持本地企业、资本走出去参与全国全省区域合作竞争,培育本土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提升对外合作水平。坚持以“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群引链、招才引智”为向导,突出由“单纯招商”向“全方位对外开放”转变、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由“片面普遍性”向“精挑细选”转变、由“重引外商”向“内外并重”转变,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对外开放举措,优化招商引资策略,主动适应对外开放发展新常态。

  (二)进一步健全开放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深化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体制机制完善,建立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贸易促进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有序扩大服务。既要在观念、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加大开放,又注重在生产实体方面开放,加快巴中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进一步健全工业领域、城乡建设领域、文化旅游领域、农业领域、社会事业领域和区域金融服务等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实现各方主体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动包容性发展理念在巴中落地生根,让外企顺利走进来,让本地企业放心走出去,加快构建全面对开放新格局。

  (三)进一步探索开放发展有力举措,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新成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务实探索创新开放发展有效举措。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在深度谋划项目和对接项目的同时,抓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在建设园区中突出载体功能,搭建生产性开放服务平台,充分体现资本市场要素保障;在对外开放中搞好软环境建设,突出政务服务、法制保障和人才支撑功能,增强巴中开放发展竞争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新成效。(作者系巴中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