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敏
9月8日,位于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袁家坝铝产业园的四川广荣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根根铝棒被放入机器,经过挤压,可用于建筑的高端铝型材生产出炉。这一批生产的30余吨铝型材将装车发往广东佛山。
四川广荣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铝型材。张敏 摄
今年上半年,广元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铝材增长66.5%,铝产业对经济的带动力明显。
铝产业的强劲发展是广元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广元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工作会议部署,以再造一个“工业广元”为总体目标定位,坚持产业为先、工业为重,以打造中国绿色铝都为引领,发挥工业主导作用,扬优势、锻长板,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锻长板:主导优势产业不断壮群延链
9月8日,广元铝基新材料产业再发力。当天,广元铝基新材料产业11个项目竣工投运,13个项目集中开工。
9月8日,广元铝基新材料产业11个项目竣工投运,13个项目集中开工。 图为项目开工现场。张敏 摄
此次集中开工的13个项目包括绿色再生铝、高纯铝、铝型材等,涉及汽车零部件及精深加工、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产业,总投资54.36亿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4.2亿元。11个竣工项目包括铝精深加工、铝型材、铝灰处理、绿色循环再生铝等,总投资41.66亿元,项目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26.3亿元。
“力争到年底,聚集铝产业企业70家,到2027年聚集150家以上,实现产值750余亿元。”广元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友仁介绍了中国绿色铝都“核心区”的发展目标。
集群在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在四川TCL海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烘干车间里,一个长20多米,直径3米的大型烘干机正在慢慢转动。这是该公司年处理10万吨铝灰全量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试运行现场。铝灰在隔壁的上游车间处理后生成的滤饼,投放进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1%左右后,便可制成高铝料,供下游企业继续使用。
四川TCL海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烘干车间,烘干后的滤饼将生产成为高铝料供下游企业使用。张敏 摄
四川TCL海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颖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再生资源加工、再生资源回收等。广元目前拥有铝基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40余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铝灰,将在这里得到循环利用,成为生产原料。
“经过球磨筛分、均化、浸出、过滤、烘干、蒸发等环节可实现循环再生利用。”吕颖介绍,循环再生利用可生产出硫酸铵、氨水、高铝料、金属铝等产品,应用范围大,由于每个环节都实现了再利用,整个生产过程零污染、零废水排放。
围绕打造中国绿色铝都,广元市做大做强产业能级,壮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目前,全市铝基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达40余家,全市电解铝产能61.5万吨,再生铝产能170万吨,铝精深加工能力180万吨,初步构建起“绿色水电铝—铝精深加工—铝资源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以广元经开区为“核心”,青川县庄子产业园、剑阁金剑工业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
布新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近日,通威股份4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签约落子广元市苍溪县,一期项目预计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
苍溪县经合中心副主任邓万武介绍,苍溪拥有水电资源、天然气资源、人力资源等多种资源优势,能为硅基材料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新产业的落地投运也将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邓万武说,当前苍溪县正与通威股份4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产业链相关企业沟通,力争引进多晶硅、光伏组件等企业,不断强链补链,集聚硅基材料全产业链企业。
在巩固优势产业的同时,广元抢占风口布局硅基新材料产业。
就在通威股份4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签约落地不久,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和硅基新材料新技术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广元举行。
其中,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80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硅基新材料新技术创新中心由广元市与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共建,将引进院士及创新团队,提供战略咨询与技术支撑。
此外,广元还将与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在资源高效开发、重大项目招引、产业创新发展、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深入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实现资源集聚、产业集群。
“这些项目的落地有助于推动广元打造硅基新材料等500亿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广元市硅基新材料产业专班负责人称。
据了解,广元市已探明石英砂储量超3.9亿吨,可为硅基材料生产企业提供充足原材料。近年来,广元市瞄准石英砂开采及深加工、玻璃新材料、硅能源材料等重点方向,在产业规划、链主企业引进、项目落地等方面加快突破。今年以来,广元已先后与9家国内龙头企业洽谈,项目落地后总市值将超400亿元。
下一步,广元将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力争2027年实现硅基新材料产业产值达500亿元,加快打造全国硅基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