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征文广场 | 传承巴蜀文化 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10-24 10:32:28
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
编辑:周濛

编者按:为进一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团结凝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主题,面向社会开展了理论阐释文章的征集。一个月来,社会各界踊跃投稿,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子、党员干部等,紧扣主题、结合实际谈体会、谋发展。现将征集的部分作品陆续刊发,供大家参考。

传承巴蜀文化 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盛夏时节,巴蜀大地生机盎然。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翠云廊、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谆谆话语里,无不体现着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邃思考。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现有5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00余处非遗资源点,其数量和等级均居全国前列。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巴蜀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文化使命。

建立巴蜀文化总体规划,不断打造巴蜀文化独特魅力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格局下,全面研究梳理四川省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重要地位、独特风貌、时代价值,既要有“总台账”,也要有挖掘、阐发的“路线图”“效果图”,把家底摸清楚、研究透,把这份家业守护好。着力打造魅力独特、影响广泛、具有时代价值和浓厚群众基础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在全国叫响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三苏文化等四川省独有的文化名片。积极举办具有强大品牌吸附力的文化节会活动,创作文艺精品,建设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主题文化公园,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深度融入历史和文化因素。

夯实巴蜀文化传承根基,不断激活巴蜀文化生命力

在保护和传承方面,研究制定四川省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规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管理数据库,加强文化典籍和古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民俗馆、纪念馆等文化保护设施,加大对千年古县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名人故居的保护力度,充分展示四川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度,分级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选聘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使者,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下基层活动。在利用方面,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名副其实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小镇,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把中华文化资源和巴蜀文化内蕴作为文艺生产的题材库和创作源,大力实施精品创作工程,创作出一批历史底蕴深厚、四川特色鲜明、滋养风气人心的文艺精品。

坚持巴蜀文化守正创新,不断创造巴蜀文化创新活力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巴蜀文化要守正创新,就是要按照时代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相结合,同我们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实践问题相联系,做到既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切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服务。

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巴蜀文化交流互鉴

“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要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就要从根本上提升巴蜀文化的知名度和巴蜀风光的美誉度,更好地将其转化为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明、塑造四川形象的宝贵资源。要擦亮“安逸走四川”品牌,着力塑造好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3大超级IP,多层次宽领域推广四川特色文化,让拳头品牌发挥引领性效应。要加大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力度,高标准建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构建中国文化基因理念体系提供实证支撑。要加快推动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精心谋划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化的宣传推广,以此整合文旅资源、带动片区发展,形成持续热度,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从中领略巴蜀文明的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多元多彩。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的国家战略,所以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至关重要。我们要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总牵引,继续加大川渝两地战略协同、政策衔接、规划对接,串联古栈道、剑门关、白马关、武侯祠、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遗址,大力推动蜀道联合申遗,整合川渝资源举办中国川剧节、巴蜀合唱节、四川艺术节等活动,努力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要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资源、聚资金、聚政策、聚人才的优势,加强与西藏、青海、甘肃、陕西、云南、贵州等邻近省份合作,强化与国际友好城市联系,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规格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活动,让巴蜀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陈静,中共自贡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