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理论研究  >  理论成果  

从贺田变迁发展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5-07-24 16:26:0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覃贻花

 

2.贺田经验与制约

 

    (一)主要经验

 

    1.最核心的是正确贯彻了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好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先后推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等重大举措。浙江省委相继作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系列部署。走访中,我们深刻感到这些惠农政策在贺田村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受到了农民群众真心拥护。近些年来,贺田在建设美丽乡村中,规划实施了20多个项目,涉及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政府部门的补助和扶持。许多村民由衷地赞颂:“能够盖这么好的楼,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就是因为党的政策好。”

 

    2.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好支书。“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这些朴素的道理在贺田村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愣是干成了这么多事,闯出了名堂,创造了“贺田模式”,要归功于村级班子的团结干事,尤其是有一个优秀的村支书。劳光荣担任村支部书记22年,始终一心扑在村子里,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贺田村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正如村里一位80多岁老党员讲的:“上级领导就像人的身体和脑袋,村支书就像人的两条腿。腿要是不迈出去,身体和脑袋是走不动的。劳光荣就是政府的两条腿。”

 

    3.最根本的是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好机制。一位村民讲:“村干部办事公道,所以村里的事情大家都支持。”我们感到,村民们对村级班子普遍比较信任,很重要的是村里有一套符合实际、群众认可的办法。在村务决策上,贺田村规定凡是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低保名额分配等重要事项,都必须经村两委会集体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在村务管理上,贺田村也有许多管用的“土办法”。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村里偷盗竹木的陋习,劳光荣提出以村规民约形式规定,凡偷盗者要给每个村民分1斤馒头、放映12场电影,并对5起偷盗事件作了处理,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被盗事件。

 

    4.最重要的是有效运用了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好传统。村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热情关心,是我们在蹲点中一个很大的感受。充分依靠群众,注重调动村民积极性,可谓是贺田村开展工作的重要法宝。刚开始搞垃圾分类时,许多村民不理解,城市都做不好的事,农村有必要这么做吗?为此,村干部自己先带头,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册和征求意见书,每天上街巡查,每月组织评选并张榜公布,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村民逐步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贺田村有不少事业有成的寓外人士,村里每年都会在他们春节、清明回村时上门走访,村党支部还与一家企业党支部结对,以此争取他们的支持。现在,这些寓外人士成了贺田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制约因素

 

    贺田村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长远发展的问题和因素。

 

    1.如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贺田村民收入主要来自毛竹、打工和种田三个渠道。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提高和毛竹收购价降低的双重挤压,村民的毛竹收益越来越低。村民算了一笔账:砍毛竹人工成本220元/天,1人1天最多砍1000斤,毛竹收购价也就0.29元/斤,扣除运费,基本没什么利润。在外出打工的村民中,受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限制,大多从事低端行业,以“卖力气”为主,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2.如何更好地关心帮扶困难群众的问题。蹲点发现,贺田村低收入群体还是不少,其中人均年收入4632元以下的低保户有26户62人,人均年收入5500元以下的有59户137人,残疾人有59人。主要是因病致贫和丧失劳动力两大类。蹲点中,不少村民反映现在人情往来负担很重,一家有红白喜事,整个自然村村民一般都要去。粗算下来,光这笔开支每年就得三五千块,多的甚至上万元,村民苦不堪言。

 

    3.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贺田村把山林、田地等集体资源全部都分到了户,村集体没有任何留存,加上地处山区,导致村集体经济长期空壳。去年开始,村里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机会,成立村旅游接待中心,统一分配客源到各户农家乐,村里收取5%的管理费,村集体经济从中获得分红2万余元。村里还有少部分危房户和孤寡老人安置在村老年公寓,他们将自留山地交由村级统一安排管理,实现村民和村集体的双赢,村集体经济为此增加收入1万余元。但这些与日益增长的村公益事业支出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相比,可谓杯水车薪。主要靠劳光荣向上争取和村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资,长期来讲很难持续。

 

    4.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培养的问题。尽管贺田村现在村级班子比较强,但班子年龄偏大、后备力量缺乏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从村级班子看,5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53岁,最年轻的也有47岁,3名村支委全部在50岁以上。从党员队伍看,41名党员平均年龄58岁,60岁以上党员18人、占31%,35岁以下党员仅有2人、占5%,其中一位还是大学生村官。分析原因,与村里年轻人长期外出、发展党员名额受限等多种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