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红四乡惠民村360户农民的土坯危房改造全面完工,1400多个村民全部住进了别墅式的新居。 肖定怀 摄
7月18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枝子园村大学生村官许学金正在和村民一起查看危房。刘传福 摄
2020年全面完成5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
“如果没有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可能是没机会住上新房子了。”8月28日,看着工人在工地上往来穿梭,泸州市泸县兆雅镇石龙村农户刘崇清眼睛笑成了一条缝。离他新居不远处,散乱堆放着几块老屋基石,依稀可见当初破败的景象。
刘崇清的故事,将发生在每一个家住农村危房的贫困户身上。对接精准扶贫,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启“精准模式”——瞄准农村贫困户和贫困地区的危房改造,给予更精准的资金支持和房屋安全保障,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5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
扶持对象更精准
结合扶贫开发,优先解决低保户五保户等
成都市新都区清流镇有12个村(社区),散居着万余户农户,他们的房屋大多数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水梨村16组的雷成彬家就是“典型代表”:墙壁是篱笆加泥土,房梁已经严重弯曲,有一根木棍撑着。一到暴雨天,全家人就担惊受怕。要想新建,家里又拿不出钱。清流镇经发科副主任李忠伟清楚地记得,“5·12”汶川特大地震时,尽管距震中有近百公里,镇上还是有上千户农房受损,有的还局部倒塌。
因贫无法整修危房,危房又加剧生活贫困。这样的组合,在我省农村并不罕见。现状,促使我省将农村危房改造的对象不断聚焦——坚持把农房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优先解决农村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等的住房问题。
为此,去年我省启动全省农村危房现状调查工作。根据初步摸底统计,我省还有农村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约37万户。在此基础上结合扶贫工作,我省最终确立2020年全面完成5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目标。
更精准的对象,不仅指人,也指地区。
我省贫困地区多位于山地、丘陵,农村危房问题在当地相对集中。我省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明确提出将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统筹抓好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建设。
近几年来,我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资金都坚持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原则,每年约80%任务和资金都安排到贫困地区。今年我省已向贫困地区安排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7.7万户、资金1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