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四川省党委(党组)中心组  >  学习天地  >  文稿  

习总书记为何再次强调“改革促进派”?

2015-07-10 14:09:33
来源:宣讲家网
编辑:覃贻花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中央明确提出专题教育要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上见实效。其中对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的要求,无疑是专题教育取得真成效、获得真成果的重要方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7月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早在2015年5月5日,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二次会议时,就特别强调过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用人标准上释放出明确信号“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

其实,“改革促进派”并非新名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过类似提法,有效推动了当时党内外改革力量的巩固和壮大,为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奠定了干部基础。《人民日报》1983年2月2日第1版曾刊发文章《做改革的促进派》,文章提到,在中国的大地上,正在涌现出一股改革的潮流。这是一股历史潮流,其势不可阻挡。广大党员、干部,首先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列,做改革的促进派。

什么样是“改革促进派”?

首先要在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战略部署,特别对“四个全面”的内涵要有深刻理解;其次,在行动上,要做促进改革的事,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阻挠改革。

“改革促进派”衡量标准是什么?

是否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将是衡量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首先,“促进派”干部要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向,能够打破旧的格局;其次,要风清气正,清正廉洁;再次,要会用人,敢用人;最后,要有改革的精神状态。

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当上“改革促进派”?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学习教育、中国梦教育、党史国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二,加强能力建设,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新经验,把握新规律,增长新本领。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提高依法办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把改进作风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共2条12下一页尾页共2页